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枯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枯是中醫名詞,有四種含義:

  1. 枯萎;萎軟不用:指植物或組織因缺乏水分而失去活力,變得乾枯軟弱。例如《素問.生氣通天論》中提到「汗出偏詛,使人偏枯」,指的就是汗水偏向一側排出過多,導致另一側肌肉枯萎。

  2. 乾枯,枯槁:指物體因長時間缺乏水分而變得乾燥、乾癟,失去原有的生機。例如《素問.痿論》中提到「肝熱者,色蒼而爪枯」,指的是肝臟過熱導致面色蒼白且指甲乾枯。

  3. 乾涸:指湖泊、河流等水體因缺乏水源或氣候乾燥而乾枯。例如《素問.根結》中提到「五臟空虛,筋骨髓枯」,指的是五臟器官功能虛弱,導致體內津液不足且筋骨髓乾涸。

  4. 贏瘠:指身體消瘦、虛弱,缺乏健康和活力。例如嵇康《養生論》中提到「欲勝則身枯」,表示過度追求名利會造成身體狀態不佳。

總結來說,枯是指由於不同原因導致身體某些組織或器官失去正常功能,呈現萎縮、乾枯、乾涸或消瘦等症狀。

枯的治療方法需根據具體病因和病情而定。對於汗出過多導致的偏枯,可以使用補氣、養血、滋陰的藥物進行治療。對於因肝臟過熱導致的肝熱爪枯,可以使用清熱、涼肝、滋陰的藥物進行治療。對於因五臟功能虛弱導致的筋骨髓枯,可以使用補益五臟、滋陰潤燥的藥物進行治療。對於因過度追求名利導致的身枯,可以使用養生保健的方法進行調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