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苦瓠灸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苦瓠灸,隔物灸之一。《普濟方》中提到,治懸癰時需要將秋葫蘆(又名苦不老生)切成片,放置於瘡上,再進行灸治療。秋葫蘆即苦葫蘆,也被稱為苦瓠,因此《串雅外編》稱其為「苦瓠灸」。

苦瓠又名苦葫蘆、苦不老生,是葫蘆科植物苦瓠的果實。苦瓠性寒,味苦,有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的功效。苦瓠灸是一種隔物灸法,即在患處上放置苦瓠,然後用艾灸的方法進行治療。苦瓠灸具有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的功效,可用於治療癰腫、瘡癤、乳癰、跌打損傷等疾病。

苦瓠灸的操作方法如下:

  1. 取適量的苦瓠,洗淨並切片。
  2. 把苦瓠片放在患處上。
  3. 使用艾條進行燃燒,讓煙燻烤苦瓠片。
  4. 每次灸療持續10-15分鐘,每天進行1-2次。

苦瓠灸的功效如下:

  • 清熱解毒:苦瓠性寒、味苦,能夠清熱解毒,適用於治療癰腫、瘡癤、乳癰等疾病。
  • 消腫止痛:苦瓠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,可以用於治療跌打損傷、扭傷等疾病。
  • 活血化瘀:苦瓠能夠活血化瘀,適用於治療跌打損傷、瘀血腫痛等疾病。

苦瓠灸的禁忌症包括:

  • 孕婦禁用。
  • 對苦瓠過敏者禁用。
  • 有出血傾曏者禁用。

苦瓠灸是一種中藥,具有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的功效,適合用於治療癰腫、瘡癤、乳癰、跌打損傷等疾病。操作方法簡單,但需要注意禁忌症。如果有疑問,請諮詢醫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