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狂汗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狂汗
狂汗,證名。瘟疫、溫熱病欲作汗解時的癥候。見《溫疫論》。見於體質充盛之人,陽氣衝擊,不能頓開,忽然狂躁,坐卧不安,少時大汗淋漓,邪從汗解,脈靜身涼而愈。
《溫疫論》曰:「狂汗者,陽氣衝擊,不能頓開,忽然狂躁,坐卧不安,少時大汗淋漓,邪從汗解,脈靜身涼而愈。」
狂汗是一種急性熱病的臨床表現。多見於體質充盛之人,由於陽氣衝擊,不能頓開,忽然狂躁,坐卧不安,少時大汗淋漓,邪從汗解,脈靜身涼而愈。
狂汗的病因病機,主要是由於外邪侵襲,內生熱邪,邪熱壅盛,陽氣衝擊,不能頓開,閉遏於內,迫血妄行,發為狂躁。
狂汗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以下幾點:
- 發熱高熱,煩躁不安,狂躁,坐卧不安。
- 大汗淋漓,汗出不止。
- 脈洪大有力,舌紅苔黃。
- 病程短,一般數日內可痊癒。
狂汗的治療,以清熱解毒,疏風散熱為主。可用銀翹散、桑菊飲等方藥治療。
狂汗的預後,一般較好。但如果病情嚴重,治療不當,可導致死亡。
狂汗的飲食調理,應以清淡易消化、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為主。忌食辛辣刺激、油膩生冷的食物。
狂汗的護理,應注意休息,避免勞累。多喝水,保持大便通暢。注意保暖,避免受涼。
狂汗是一種急性熱病的臨床表現,病情嚴重,治療不當,可導致死亡。因此,一旦出現狂汗的症狀,應立即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