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奎瑛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奎瑛(生卒年不詳),清代中醫名家,號素仙,滿洲長白(今吉林境內)人。幼年潛心習醫,精研典籍,臨證經驗豐富,後入太醫院任職,以醫術精湛聞名。
醫事經歷
道光十年(1830年),清宣宗(道光帝)染疾,奎瑛奉詔入宮診治,辨證精準,投藥奏效,帝疾遂癒。因功擢升為太醫院左院判,職掌宮廷醫療要務,足見其臨床造詣深受皇室信賴。
學術貢獻
奎瑛尤重藥物研究,認為「藥性不明,方脈難通」,遂廣蒐歷代本草文獻,結合臨床心得,編纂《素仙簡要》四卷(1842年刊行)。該書以簡明實用為旨,內容分為兩大部分:
- 藥性論述
系統歸納常用藥材之性味、歸經、功效及配伍禁忌,並援引《神農本草經》《本草綱目》等經典,輔以個人驗案,強調「藥貴專精,用宜變通」。例如論黃芪,指出其「甘溫升提,補肺脾之氣,然氣滯濕阻者慎投」,反映其重視辨證用藥的思想。 - 診法綱要
闡釋望聞問切四診要領,尤重脈學與舌診。書中提出「脈貴有神,舌貴有津」之說,認為脈象需結合時令、體質綜合判斷,並詳述浮沉遲數等常見脈象的臨床意義,體現清代中醫診斷學的細緻化趨勢。
學術特色
奎瑛之學承襲金元以降的「寒溫並重」傳統,用藥不拘門戶,善調氣血陰陽。其著作雖名為「簡要」,實則融匯理論與實務,對清代宮廷醫學與民間醫家的交流具橋接作用。書中部分藥論與診法,如對「伏邪」「濕溫」的辨析,亦反映當時溫病學說的影響。
歷史評價
《素仙簡要》因切合臨床實用,刊行後流傳甚廣,為研究清代中藥學與診法的重要文獻。奎瑛作為滿族醫官,其學術成就亦展現多民族文化交融對中醫發展的貢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