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潰槽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潰槽
潰槽為中醫證名,首見於《小兒藥證直訣》,指因走馬牙疳所致之齒槽腐爛破潰之證候。此證多因熱毒熾盛,侵蝕牙齦及齒槽,導致局部組織壞死潰爛,病程進展迅速,若不及時治療,恐致齒落骨露,甚則危及生命。
病因病機
潰槽之發病,主要與走馬牙疳密切相關。走馬牙疳又稱「走馬疳」,屬中醫「口齒科」急重病證,多因:
- 熱毒熾盛:外感溫熱邪毒,或內傷積熱,熱毒上攻口齒,腐蝕血肉。
- 脾胃積熱:小兒脾胃虛弱,飲食不節,積滯化熱,循經上炎,灼傷牙齦。
- 氣血兩虛:久病體弱,氣血不足,牙齦失養,復感邪毒,腐敗成瘡。
其病機關鍵在於熱毒腐肉,邪毒壅滯齒齦,氣血瘀阻,血肉敗壞,終致齒槽潰爛,甚則穿腮破唇。
臨床表現
潰槽之證,可見以下特徵:
- 齒齦潰爛:初起牙齦紅腫疼痛,繼而迅速潰爛,邊緣不整,腐肉脫落。
- 齒槽暴露:潰瘍深及齒槽,牙齒鬆動,甚則脫落,露出朽骨。
- 穢臭溢膿:潰處流出腥臭膿血,周圍組織紫暗或灰黑。
- 全身症狀:或伴高熱、煩躁、口乾舌燥、便秘尿赤等熱毒熾盛之象。
治法與方藥
中醫治療潰槽,以清熱解毒、消腫排膿、祛腐生肌為主,常用方藥如下:
- 清熱解毒:黃連解毒湯、五味消毒飲加減,以瀉火解毒。
- 涼血消腫:犀角地黃湯合清胃散,清熱涼血,消腫止痛。
- 祛腐生肌:外用人中白散、砒棗散(慎用)等,以化腐生新。
若氣血兩虛者,可佐以托裡消毒散,益氣養血,托毒外出。
相關病證
潰槽屬走馬牙疳之重症,與「牙疳」、「口瘡」、「骨槽風」等證相關,然其病勢更為凶險,需詳加辨證。古籍《外科正宗》亦載:「走馬牙疳,其患迅速,勢不可遏」,強調其急重特性。
此證在古代多見於小兒,因正氣未充,易受邪侵,然成人若體虛感毒,亦可罹患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