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潰疝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潰疝,病名。《靈樞·經筋》:「(疒貴)疝,腹筋急,引缺盆及頰,卒口僻……」又《靈樞·經脈》:「肝足厥陰之脈,……是動則腰痛不可俯仰,丈夫(疒貴)疝,婦人腹腫。」即(疒貴)疝。詳見該條。

潰疝,又稱(疒貴)疝,是指肝經氣血失調,導致肝經筋脈失於濡養,而出現腹部脹痛、腹筋急、引缺盆及頰、卒口僻等症狀的疾病。

潰疝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肝經氣血失調:肝主疏泄,主筋,如果肝經氣血失調,就會導致肝經筋脈失於濡養,而出現腹部脹痛、腹筋急、引缺盆及頰、卒口僻等症狀。
  2. 肝經筋脈失於濡養:肝經筋脈是肝經氣血運行的通道,如果肝經筋脈失於濡養,就會導致肝經氣血運行不暢,而出現腹部脹痛、腹筋急、引缺盆及頰、卒口僻等症狀。
  3. 肝經受寒:肝經受寒,會導致肝經氣血運行不暢,而出現腹部脹痛、腹筋急、引缺盆及頰、卒口僻等症狀。
  4. 肝經受濕:肝經受濕,會導致肝經氣血運行不暢,而出現腹部脹痛、腹筋急、引缺盆及頰、卒口僻等症狀。

潰疝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腹部脹痛:潰疝患者常常會出現腹部脹痛的症狀,這種腹痛一般是持續性的,而且疼痛的部位多位於右下腹部。
  2. 腹筋急:潰疝患者常常會出現腹筋急的症狀,這種腹筋急是指患者的腹部肌肉緊張、僵硬,而且摸起來有明顯的壓痛感。
  3. 引缺盆及頰:潰疝患者常常會出現引缺盆及頰的症狀,這種症狀是指患者的腹部脹痛會向缺盆及頰部位放射,而且患者的面部表情會顯得痛苦。
  4. 卒口僻:潰疝患者常常會出現卒口僻的症狀,這種症狀是指患者突然出現口角歪斜、流口水等症狀。

潰疝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並結合相關檢查進行診斷。

潰疝的治療主要以中醫中藥治療為主,常用的中藥有柴胡、白芍、枳實、香附、甘草等。另外,患者還可以通過針灸、推拿、按摩等方法進行治療。

潰疝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避免過度勞累,注意休息。
  2. 飲食要清淡,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。
  3. 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
  4. 定期進行體檢,早期發現和治療潰疝。

潰疝是一種常見的疾病,如果患者出現了相關的症狀,一定要及早到醫院進行診治,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