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潰瘍病急性穿孔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潰瘍病急性穿孔是中醫學中的急腹症之一,屬於胃脘痛、厥心痛的範圍。多因平素脾胃虛弱,復加肝氣犯胃,飲食不節,情志不暢,氣血驟閉而發。症見胃脘部突發性劇痛,迅及全腹,腹硬拒按,自汗出,四肢厥冷,噁心嘔吐,氣促脈數或脈微欲絕,舌苔薄白,後則轉黃;晚期出現熱邪傷陰,易於亡陰亡陽,併發中毒性休克,少數患者濕熱未盡,遺有腹腔殘餘膿腫。
治療可分三期進行。第一期為穿孔發生到穿孔閉合,由於中焦氣血驟閉,治宜疏通氣血,緩急止痛,防止鬱熱擴散。以針刺治療為主,取足三里、中脘、梁門、天樞、內關諸穴,配合半坐卧位,禁食,胃腸減壓及輸液以扶正祛邪。第二期從穿孔閉合到腹腔滲液完全吸收,以清熱解毒,峻瀉實熱為主。清除腹腔感染,用涼膈散或大柴胡湯化裁。第三期為胃腸氣血已和,熱邪漸退,可按病情繼續用藥。此治療方案能使大部分患者免於手術而治愈。但如有中毒性休克,複雜性穿孔,腹腔滲液多者,或用非手術療法積極治療觀察10小時無明顯效果,或病情有惡化傾向者,均應即時進行手術治療。
以下是《醫宗金鑒·外科心法要訣》中關於潰瘍病急性穿孔的論述:
【原文】
潰瘍病急性穿孔,其證多因平素脾胃虛弱,復加肝氣犯胃,飲食不節,情志不暢,氣血驟閉而發。其症見胃脘部突發性劇痛,迅及全腹,腹硬拒按,自汗出,四肢厥冷,噁心嘔吐,氣促脈數或脈微欲絕,舌苔薄白,後則轉黃;晚期出現熱邪傷陰,易於亡陰亡陽,併發中毒性休克,少數患者濕熱未盡,遺有腹腔殘餘膿腫。
【治法】
第一期為穿孔發生到穿孔閉合,由於中焦氣血驟閉,治宜疏通氣血,緩急止痛,防止鬱熱擴散。以針刺治療為主,取足三里、中脘、梁門、天樞、內關諸穴,配合半坐卧位,禁食,胃腸減壓及輸液以扶正祛邪。
第二期從穿孔閉合到腹腔滲液完全吸收,以清熱解毒,峻瀉實熱為主。清除腹腔感染,用涼膈散或大柴胡湯化裁。
第三期為胃腸氣血已和,熱邪漸退,可按病情繼續用藥。此治療方案能使大部分患者免於手術而治愈。但如有中毒性休克,複雜性穿孔,腹腔滲液多者,或用非手術療法積極治療觀察10小時無明顯效果,或病情有惡化傾向者,均應即時進行手術治療。
【方藥】
第一期:
①針刺:取足三里、中脘、梁門、天樞、內關諸穴,用毫針點刺出血,配合半坐卧位,禁食,胃腸減壓及輸液以扶正祛邪。
②涼膈散加減:生石膏30g,黃連10g,黃芩10g,黃柏10g,竹葉10g,竹葉10g,薄荷10g,生甘草10g,大棗10枚。水煎服,每日1劑。
第二期:
①大柴胡湯加減:柴胡10g,黃芩10g,半夏10g,生薑10g,大棗10枚,枳實10g,大黃10g,芒硝10g。水煎服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