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客主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客主
別名與出處
客主為經穴別名,首見於《針灸大全》,又稱「容主」,即足少陽膽經之「上關穴」(GB3)。此穴位於頭側部,當顴弓上緣,距耳前約一寸處,與下關穴相對。
經絡歸屬與定位
屬足少陽膽經,為手足少陽、足陽明三經之交會穴。《針灸甲乙經》載其「在耳前上廉起骨端,開口有空」,即張口時可觸及凹陷處。臨床取穴時,常囑患者微張口,於顴弓上方凹陷處定位。
功能與主治
客主(上關)穴具疏風清熱、通絡開竅之效,主治範圍包括:
- 頭面五官疾患:偏頭痛、耳鳴耳聾、齒痛、口眼喎斜。
- 經絡閉阻:面頰腫痛、頷厭不利(下頜關節活動障礙)。
- 神志病症:驚癇、瘛瘲(抽搐)。
刺灸法
古籍記載此穴「刺不可深」,宜斜刺0.3-0.5寸,避開顳淺動脈;《銅人腧穴針灸圖經》提及「禁不可灸」,因近耳部,灸法恐傷及耳竅。
穴名釋義
「客主」之名,或與其經絡交會特性相關。「客」喻手足少陽經氣之來客,「主」指足陽明經氣之主位,三脈交會於此,故名。另《醫經理解》釋「上關」為「關之上方」,與下關相對,突顯其位置特徵。
文獻考據
《黃帝內經·素問》提及「上關主呿而引下齒痛」;《針灸大成》列其治「青盲瞇目,惡風寒」,反映其調節局部氣血與祛風之效。此穴亦見於《千金要方》治「耳聾嘈嘈」之方,彰顯其耳病應用淵源。
配伍應用
臨床常配伍下關、頰車治頷關節疾;配聽會、翳風療耳鳴;合太陽、風池疏解偏頭痛。其交會穴特性,使之成為調和三陽經氣之要穴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