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經絡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經絡

在中醫學理論中,經絡是人體運行氣血、聯繫臟腑肢節、溝通表裡上下的重要通道。經絡系統由經脈絡脈兩大部分組成,其中經脈是縱行的主幹,深藏於肌肉之間,通常不易察覺;而絡脈則是經脈的分支,網絡全身,浮於體表,部分可見。《靈樞·經脈》記載:「經脈十二者,伏行分肉之間,深而不見;其常見者,足太陰過於外踝之上,無所隱故也。諸脈之浮而常見者,皆絡脈也。」

經絡的組成

經絡系統主要包括以下幾類:

  1. 十二經脈
    十二經脈是經絡系統的主幹,又稱「正經」,包括手三陰經(手太陰肺經、手厥陰心包經、手少陰心經)、手三陽經(手陽明大腸經、手少陽三焦經、手太陽小腸經)、足三陰經(足太陰脾經、足厥陰肝經、足少陰腎經)、足三陽經(足陽明胃經、足少陽膽經、足太陽膀胱經)。十二經脈按照一定的循行路線,連接臟腑,並在體表形成循環通路。
  2. 十二經別
    十二經別是從十二經脈分出的支脈,主要加強表裡兩經的聯繫,並深入體腔,補充十二經脈未涵蓋的區域。
  3. 奇經八脈
    奇經八脈包括任脈、督脈、沖脈、帶脈、陰蹻脈、陽蹻脈、陰維脈、陽維脈,它們不直接隸屬於臟腑,但具有調節十二經脈氣血的作用。其中,任脈總任一身之陰,督脈總督一身之陽,兩者與人體的陰陽平衡密切相關。
  4. 十五絡脈
    十五絡脈是十二經脈各分出一支絡脈,加上任脈、督脈的絡脈,以及脾之大絡,共十五條。它們主要分布於體表,加強表裡經之間的聯繫。
  5. 十二經筋
    十二經筋是經絡系統中與筋肉關聯的部分,主要支配肢體的運動功能,並與關節的活動密切相關。
  6. 十二皮部
    十二皮部是經絡系統在皮膚的分區,反映經絡氣血在體表的分布狀況,亦與外邪入侵的途徑有關。

經絡的功能

  1. 運行氣血: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,使氣血得以滋養全身。
  2. 聯繫臟腑肢節:經絡內連臟腑,外絡肢節,使機體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。
  3. 調節陰陽:經絡系統通過氣血的運行,維持人體陰陽平衡。
  4. 感應傳導:針灸、推拿等療法通過刺激經絡穴位,調節氣血,達到治療效果。

經絡的臨床意義

中醫診斷與治療均以經絡理論為基礎,如望診觀察絡脈色澤變化、切診探查經脈氣血盛衰,而針灸、推拿、拔罐等療法,亦依循經絡循行路線施術。經絡的異常可反映臟腑病變,例如肝經鬱滯可能導致脅痛,而心經有熱則可能出現舌尖紅赤等症狀。

經絡學說是中醫學的核心理論之一,貫穿於生理、病理、診斷及治療的各個層面,對理解人體生命活動及疾病機制具有重要意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