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經亂不孕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經亂不孕

病證名,屬不孕症類型之一。指婦女因月經週期紊亂、經血失調,導致氣血不和,難以受孕之病症。此概念首見於《葉氏女科證治》,書中載:「婦人經水不調,氣血乖和,不能受孕。」明確指出月經失調與不孕之密切關聯。

病因病機

中醫認為,經亂不孕多因 肝腎不足、氣血失調、衝任損傷 所致:

  1. 肝鬱氣滯:情志不遂,肝失疏泄,氣機阻滯,導致衝任不調,月經先後無定。
  2. 腎氣虧虛:先天稟賦不足,或房勞多產,損傷腎精,腎虛則天癸竭,月經紊亂。
  3. 氣血兩虛:脾胃虛弱,化源不足,氣血虧虛,衝任失養,經血無以按時而下。
  4. 痰濕阻滯:脾失健運,水濕內停,聚而成痰,痰濕壅塞胞宮,阻礙經血運行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月經週期紊亂,或先期而至,或延後不行,經量或多或少。
  • 經血色質異常,或淡紅稀薄,或紫黯有塊。
  • 兼見胸脅脹滿、腰膝酸軟、倦怠乏力等全身症狀。

治療原則

調經為本,根據證型施治:

  1. 肝鬱氣滯:疏肝解鬱,方用 逍遙散 加減。
  2. 腎氣虧虛:補腎益精,方選 歸腎丸左歸丸
  3. 氣血兩虛:益氣養血,常用 八珍湯人參養榮湯
  4. 痰濕阻滯:化痰除濕,多選 蒼附導痰丸

相關概念

此症與 月經不調 密切相關,可參見該條目。歷代醫家強調「種子必先調經」,認為月經週期恢復正常,氣血充盛,則胞宮得養,自能攝精成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