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經亂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經亂
病名
經亂,見於《景嶽全書·婦人規》,指婦女月經週期紊亂,或提前或延後,無固定規律,又稱「經行先後無定期」。此症屬月經不調範疇,多與肝、脾、腎三臟功能失調,以及氣血不和密切相關。
病因病機
- 肝鬱氣滯: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,疏泄失常,導致衝任失調,月經先後不定。
- 脾虛氣弱:脾胃虛弱,氣血生化不足,統攝無權,致使經期紊亂。
- 腎氣不足:先天稟賦不足,或房勞多產,損傷腎氣,腎主封藏功能失職,月經周期失序。
- 氣血失和:氣血虧虛或運行不暢,影響衝任二脈的充盈與通暢,導致經亂。
臨床表現
- 月經週期不固定,或提前七日以上,或延後七日以上,甚或數月一行。
- 經量或多或少,色質或淡或黯,或夾血塊。
- 或伴隨胸脅脹滿、乳房脹痛(肝鬱);或見神疲乏力、食少便溏(脾虛);或見腰膝痠軟、頭暈耳鳴(腎虛)。
辨證分型
- 肝鬱型:月經先後不定,經量或多或少,色黯紅,胸脅脹痛,舌苔薄白,脈弦。
- 脾虛型:經期紊亂,經色淡質稀,面色萎黃,氣短懶言,舌淡苔白,脈緩弱。
- 腎虛型:月經先後無定期,量少色淡黯,腰膝痠軟,夜尿頻多,舌淡苔薄,脈沉細。
治療原則
以調理肝、脾、腎三臟為主,疏肝解鬱、健脾益氣、補腎固精為基本治法,佐以調和氣血,使衝任功能恢復正常。
中醫古籍論述
《景嶽全書》強調:「婦人經水不調,多由肝脾腎三經受累。」指出經亂與臟腑功能失調密切相關,治療需辨明病因,對證施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