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疾法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疾法

疾法為中醫推拿手法之一,其特點在於操作迅速、力道短促,以達到強烈刺激經絡與氣血運行之效。此法源自《黃帝內經》「通則不痛」之理,強調透過快速動態手法,疏通局部壅滯,調和陰陽,尤適用於氣血瘀阻或經絡痹塞之證。

操作要領

疾法以「快、準、勁」為核心:

  1. 速度迅捷:手法如彈撥、搖動或點按,須在瞬間完成,如《醫宗金鑒》所述「疾發如風」,以激發經氣。
  2. 力道集中:勁透肌表而不滯,類似針灸的「瀉法」,旨在破瘀散結,常用於肢體麻木或局部感覺遲鈍。
  3. 配合經絡走向:依十二經脈循行方向施術,如手三陽經從手走頭,疾法操作多由遠端向近端快速推捋,以引氣上行。

臨床應用

  1. 痹證治療:針對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關節僵直或肌肉麻木,疾法能快速鬆解筋結,如搖肩、抖腕等手法,促進氣血流通。
  2. 痿證調理:結合「治痿獨取陽明」理論,於足陽明胃經施以疾速點按,提振脾胃氣血,濡養萎弱肢體。
  3. 急症緩解:如急性腰扭傷,以疾法彈撥腰骶部阿是穴,可即刻鬆解肌肉痙攣,屬「動中求靜」之妙用。

理論基礎

疾法契合中醫「以動制靜」的治療哲學。《靈樞·九針十二原》提及「刺諸熱者,如以手探湯」,疾法亦同理,透過急速刺激引發人體陽氣應答,達到「開鬼門,潔淨府」之效。此外,其與「瀉法」相通,適用於實證,但需辨明病機,避免耗傷正氣。

與其他手法區別

相較於「緩法」的綿長滲透,疾法更重即時效應;與「揉法」之圓潤和緩不同,疾法以「剛勁」見長,常與「拿法」交替使用,先疾後緩,以收疏調之功。

疾法之妙,在於以速度化滯,以勁道啟閉,體現中醫「動態平衡」之精髓,為推拿術中不可或缺的峻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