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急則治標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急則治標
「急則治標」為中醫治療學重要原則,出自《黃帝內經·素問·標本病傳論》,強調疾病治療需分標本緩急。中醫認為,疾病有「標」與「本」之分,「本」指病因或病機核心,「標」指疾病表現或併發症狀。一般而言,治病當以治本為主,然若標症危急,可能危及生命或影響治療時,則需優先處理標症,待病情穩定後,再調治其本。
理論依據
《素問·標本病傳論》明確指出:「小大不利治其標,小大利治其本。」意指若患者出現大小便不通等急重症狀,即使此為標症,亦須優先救治。明代醫家張景嶽註解:「二便不通,乃危急之候,雖為標病,必先治之,此所謂急則治其標也。」此類急症若不立即處理,可能導致氣機壅滯、濁毒內蘊,甚至危及生命,故需先通利二便,緩解危急,再進一步調理根本。
臨床應用
- 外感熱病兼出血:若患者外感風熱,又突然出現鼻衄或咯血,雖外感為本,但出血可能導致氣隨血脫,此時應先止血,待血止後再解表清熱。
- 慢性病急性發作:如哮喘患者宿疾未癒,突發氣促痰壅,當先宣肺平喘以治標,緩解後再補益脾腎以固本。
- 痛證急劇發作:如腰痛劇烈難忍,可先針灸或行氣活血以止痛,後再辨證調理肝腎或祛除風濕。
與「緩則治本」的關係
「急則治標」與「緩則治本」相輔相成,體現中醫「辨證施治」的靈活性。例如,水腫患者若兼見喘滿、小便不利,當先利水消腫以治標;若水腫緩解,則需溫補脾腎以治本,防其復發。
此原則不僅指導用藥,亦影響針灸、推拿等療法,如《針灸大成》提及,急痛者可先取郄穴速效,再依經絡辨證調治。總之,「急則治標」彰顯中醫「以人為本、因勢利導」的治療智慧,確保危急階段得以控制,為根治創造條件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