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君火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君火
在中醫理論中,君火為生理學與運氣學說之重要概念,其涵義可分為兩大範疇:
一、生理學之君火
君火指心火,源於《內經》「心為君主之官」之說。心居上焦,主血脈、藏神,為五臟六腑之大主,故其火稱為「君火」,喻其統御全身之能。君火特性為光明溫煦,主司人體精神意識、氣血運行及臟腑協調。
與之相對者為相火(如肝膽之火、命門之火),居於下焦,職司溫養臟腑、推動生理活動。二者關係猶如君臣:君火主靜而鎮守神明,相火主動而化生能量,須相互制衡。《格致餘論》云:「君火以明,相火以位」,強調君火需清明不亢,相火當安守其職,方能維持「陰平陽秘」之態。若君火過亢,可致心煩失眠、口舌生瘡;君火不足則見心悸怔忡、精神萎靡。
二、運氣學說之君火
在五運六氣理論中,君火為六氣之一,屬少陰君火,主司氣候之溫熱與生發。《素問·天元紀大論》言:「君火以明,相火以位」,王冰註解指出,君火雖為六氣之要,然「不立歲氣」,即不直接主導年度氣運,而是以「守位奉天」之態輔助相火執行火令。
少陰君火對應天干之子、午年,其氣候特徵為熱而不烈,萬物得此火而繁茂。若客主加臨失調,君火不降或過亢,易引發溫病、暑熱之證;反之,若火氣不及,則生寒變,影響人體陽氣升發。
君火與臟腑關係
- 心腎相交:君火(心)與相火(腎)需上下交通,形成「水火既濟」。若腎陰不足,君火失濟,可致心腎不交。
- 肝膽相火之調控:肝膽相火受君火制約,若君火不明,相火妄動,易見眩暈、煩躁等症。
君火之論,貫穿中醫藏象、病機及治則,臨證重視其平衡,用藥如黃連清心火、肉桂引火歸元,皆體現對君火調護之精微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