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厥陰之政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厥陰之政

厥陰之政,乃中醫運氣學說中六氣主司之一,指厥陰風木當令主時的氣化特徵,屬「己亥之紀」所對應的年份。此概念出自《素問·六元正紀大論》,為五運六氣理論中探討自然氣候與人體病機相應的重要範疇。

厥陰風木之性

厥陰為風木之象,其氣主升發、疏泄,與肝膽經脈相應。風性善動,木性條達,故厥陰之政下,氣候多風動不居,萬物生發之勢顯著,然亦易因風木過亢或不及,導致氣機失調。

氣候與物候特徵

  1. 風氣盛行:厥陰司天或在泉之年,風氣偏勝,氣候多變,常見風雨驟至、草木早榮等現象。
  2. 寒熱錯雜:厥陰為陰盡陽生之經,其政令下易見「寒熱相搏」之象,如春行冬令或乍暖乍寒。
  3. 病候相關:人體易因風木失調,出現肝氣橫逆、風陽上擾之證,如眩暈、肢顫、胸脅脹滿等。

病機與證候

厥陰之政影響人體,主要表現於肝膽系統及氣血運行:

  • 肝失疏泄:風木鬱滯可致情志不舒、月經不調,甚則化火生風,引發抽搐、頭痛。
  • 陰陽氣不相順接:厥陰病機特點為「寒熱錯雜」,如《傷寒論》中「厥陰病」所載之消渴、下利、四肢厥逆等證。
  • 經絡病變:足厥陰肝經循行部位之病,如少腹脹痛、疝氣、陰器疾患等,皆與厥陰氣化失司相關。

治則與調攝

中醫強調「順應氣化」,厥陰之政下宜注重調暢肝氣:

  • 疏肝理氣:如柴胡、香附等藥,以助風木條達。
  • 調和寒熱:黃連、烏梅類方藥,針對厥陰寒熱錯雜之病機。
  • 養血熄風:當歸、白芍等養肝體以制風陽。

與其他氣化關係

厥陰之政常與少陽相火互為表裏,形成「木火相生」或「風火相煽」之勢。若逢土運不及(如己年),則風木易乘脾土,見飧泄、腹滿等土虛木賊之候。

綜言之,厥陰之政體現中醫「天人相應」之核心,其理論不僅闡釋自然氣候規律,更為臨床辨治提供依據,尤重肝系病證與氣機調暢之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