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厥陰為闔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厥陰為闔
「厥陰為闔」為中醫經絡生理學之重要術語,首見於《靈樞·根結》。此概念源於三陰經(太陰、少陰、厥陰)的開闔樞理論,用以闡述經脈氣機運行之特性。其中,「闔」意指閉藏、內斂,厥陰經作為陰經之裡,其功能猶如門扉之闔閉,主司陰血之藏蓄與氣機之內斂。
經絡定位與生理特性
厥陰經包含手厥陰心包經與足厥陰肝經,二者皆屬陰經之深層。《內經》以「厥」為「盡」之意,喻示陰氣至此而極,故厥陰為「兩陰交盡」之經。其「為闔」的特性,體現於:
- 氣血之藏蓄:厥陰主藏血,尤以肝經為要。《素問·五臟生成》言「人臥血歸於肝」,即強調厥陰闔斂之功,使血脈歸藏以濡養臟腑。
- 氣機之調節:心包經為「心主之宮城」,能內斂心神,調節情志;肝經主疏泄,卻同時具備藏血之能,二者皆展現動靜相濟、開闔有度的特性。
病理表現與闔機失常
若厥陰闔機失調,可致氣血逆亂或藏泄失職:
- 肝失闔斂:陰血不藏,可見眩暈、崩漏、筋脈拘急;疏泄太過則易怒、脅痛。
- 心包失闔:神明不斂,輕則心悸失眠,重則煩躁譫語,如《傷寒論》厥陰病之「消渴,氣上撞心」。
與開闔樞理論之關聯
《靈樞》以「太陽為開,陽明為闔,少陽為樞」論陽經,陰經則「太陰為開,少陰為樞,厥陰為闔」。厥陰之「闔」與太陰之「開」相對,太陰主宣發水穀精微,厥陰則內守陰血,二者協調方能維持「陰平陽秘」。
綜言之,「厥陰為闔」不僅是經脈功能之概括,更蘊含中醫對人體氣血陰陽動態平衡的深刻洞察,其理論貫穿生理、病理及臨床辨治,為理解陰經運作之核心關鍵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