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厥陰頭痛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厥陰頭痛
病證名,首見於《傷寒論·辨厥陰病脈證並治》,屬「三陰頭痛」之一。厥陰為肝經所主,其經脈循行上達巔頂,故厥陰頭痛多與肝經氣血失調、寒邪上逆或痰濁內阻相關。
證候特點:
- 頭痛部位:多見於巔頂(頭頂部),此因「厥陰脈會於巔頂」(《冷廬醫話·頭痛》),為厥陰頭痛之典型表現。亦可牽連頭項,伴隨頭部沉重感。
- 伴隨症狀:常見嘔吐痰沫、四肢厥冷(手足不溫),甚或乾嘔、涎沫清稀,反映肝胃虛寒、濁陰上逆之病機。
- 脈象:脈多浮緩或沉弦,浮緩主寒邪在表,沉弦則示肝寒內盛。
病因病機:
- 肝寒上逆:厥陰肝經虛寒,陰寒之氣循經上擾巔頂,致氣血凝滯不通。
- 痰濁內阻:脾虛生痰,痰濁隨肝氣上犯,阻塞清竅。
- 外感寒邪:寒邪直中厥陰,經氣不利,發為頭痛。
治法與方藥:
- 溫肝散寒、降逆止痛:
- 吳茱萸湯(《蘭室秘藏·頭痛門》):為厥陰頭痛之主方,吳茱萸溫肝暖胃,生薑散寒止嘔,人參、大棗補益中氣,共奏降濁陰、升清陽之效。
- 來復丹:適用於痰濁壅盛、氣機逆亂者,可化痰開竅、調暢氣機。
- 針灸療法:取百會、太衝、內關等穴,調理肝經氣血,平衝降逆。
鑑別診斷:
- 太陽頭痛:多連後項,伴惡寒發熱,屬表證。
- 少陽頭痛:痛在兩側,兼口苦咽乾,屬半表半裏。
- 陽明頭痛:前額疼痛,常伴便秘、發熱,屬裏熱證。
相關名詞:
- 頂巔痛:專指頭頂疼痛,多屬厥陰病範疇。
- 三陰頭痛:含太陰、少陰、厥陰頭痛,厥陰頭痛為其末,病位最深。
此證臨床須辨明虛實寒熱,結合脈證選方,以恢復肝經氣血調和為要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