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厥陰寒證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厥陰寒證是中醫名詞,指厥陰病中的陽虛寒厥和血虛寒厥。
厥陰病是六經辨證中的一種,其主要特點是寒厥。寒厥是指四肢、口唇、鼻尖等末梢部位因寒邪侵襲而出現的冷、麻、青紫等症狀。
厥陰寒證的病因主要有兩個方面:一是感受寒邪,二是陽氣虛衰。感受寒邪是指寒邪直接侵襲人體,導致陽氣受損,出現寒厥的症狀。陽氣虛衰是指人體陽氣不足,不能抵禦寒邪,導致寒邪侵襲人體,出現寒厥的症狀。
厥陰寒證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- 四肢、口唇、鼻尖等末梢部位冷、麻、青紫。
- 畏寒怕冷,手足冰涼。
- 精神萎靡,食欲不振。
- 小便清長,大便溏薄。
- 舌淡苔白,脈沉細。
厥陰寒證的治療以溫陽散寒為主。常用方藥有四逆湯、真武湯、附子理中湯等。
四逆湯由附子、乾薑、細辛、人參、炙甘草組成。本方具有溫陽散寒、回陽救逆的功效。主治陽虛寒厥證,症見四肢厥冷、面色蒼白、口唇青紫、畏寒怕冷、手足冰涼、精神萎靡、食欲不振、小便清長、大便溏薄等。
真武湯由附子、白朮、茯苓、生薑、炙甘草組成。本方具有溫陽利水、化痰散寒的功效。主治陽虛水飲內停證,症見四肢厥冷、面色蒼白、口唇青紫、畏寒怕冷、手足冰涼、精神萎靡、食欲不振、小便清長、大便溏薄等。
附子理中湯由附子、乾薑、白朮、甘草組成。本方具有溫陽健脾、散寒止痛的功效。主治脾陽虛寒證,症見四肢厥冷、面色蒼白、口唇青紫、畏寒怕冷、手足冰涼、精神萎靡、食欲不振、小便清長、大便溏薄等。
厥陰寒證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
- 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
- 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- 飲食宜清淡,少吃生冷寒涼之物。
-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戒菸限酒。
- 定期進行體檢,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。
如果出現了四肢、口唇、鼻尖等末梢部位冷、麻、青紫等症狀,應及時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病情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