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厥痛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厥痛

厥痛為中醫病證名,特指妊娠期間出現的心痛症狀,首見於《胎產合璧》。其病因多與風邪、痰飲交結,或肝氣鬱滯、經絡受阻相關。若病邪傷及絡脈,則疼痛時作時止,稱為「厥痛」;若進一步影響胎元,可能伴隨胎動下血,屬子臟受損之象。

病因病機

  1. 風邪痰飲:外感風邪與內生痰飲互結,阻遏胸陽,氣機不暢而致心痛。
  2. 肝氣鬱滯:情志失調致肝失疏泄,氣滯血瘀,上犯心絡,發為卒痛。
  3. 絡脈失和:病邪輕淺,僅犯絡脈,故疼痛乍作乍安,未深及臟腑。

治法與方藥

  • 安胎調氣:若胎動不安,選用《安胎散》固沖任,或《火龍散》溫通止痛。
  • 行氣化瘀:《手拈散》理氣活血,適用於氣滯血瘀之痛;輕症單用砂仁煎湯,辛香醒脾,調暢氣機。
  • 辨證加減:痰飲盛者佐二陳湯化裁;肝鬱明顯者配伍柴胡疏肝散。

與其他心痛鑑別

厥痛屬妊娠併發症,需與「真心痛」(心繫急病)及「胃脘痛」區分。其特點在於發作與胎氣相關,痛勢較緩而反覆,多伴胸悶、噯氣等氣機不調之象。歷代醫家強調「治病安胎並舉」,用藥忌峻烈攻伐,以調和氣血為要。

此證體現中醫「母子同調」思想,臨床須細辨邪正虛實,兼顧胎元穩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