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厥瘧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厥瘧
病證名,屬瘧疾之一類,特徵為發作時伴隨四肢厥逆(手足冰冷)之症。此病多因氣血虛損,調攝失當,或因寒熱失調所致。
病因病機
- 氣血虧虛:正氣不足,營衛失和,瘧邪乘虛而入,陰陽之氣不相順接,故發為厥逆。
- 寒熱失調:
- 過暖傷陽:患者因畏寒而厚衣重被,致體內鬱熱不得外散,反耗傷陽氣,發熱不退,久而形成熱厥。
- 感寒傷正:或因發熱時貪涼單衣,露體受寒,正氣再損,寒邪內侵,轉為寒厥。
證型與治法
厥瘧須辨寒熱,不可混治,臨床常見以下兩類:
-
熱厥
- 病機:陽氣鬱閉於內,不能外達四肢,故手足厥冷而胸腹灼熱。
- 治法:宣散鬱火,透達陽氣。
- 方藥:
- 昇陽散火湯(《脾胃論》):升麻、葛根、羌活、獨活等,助陽氣外發,解鬱熱。
- 若兼氣虛,可合 參芪益氣湯,補氣托邪。
-
寒厥
- 病機:陽氣衰微,陰寒內盛,四肢失於溫煦。
- 治法:溫陽散寒,補益中氣。
- 方藥:
- 建中湯加附子、肉桂、吳茱萸:溫補脾腎,散寒通脈。
- 若血虛明顯,可配合 四物湯,養血以助陽生。
古籍論述
《雜病源流犀燭·瘧疾源流》指出:「厥瘧總由氣血虧虛,調理失宜。」強調此病本虛標實,治療需顧護氣血,辨明寒熱。熱厥者忌過用溫燥,寒厥者慎投寒涼,方能切中病機。
與其他瘧證之異同
- 與正瘧之別:正瘧以寒熱往來、發作有時為主,厥瘧則突出四肢厥冷,屬瘧之變證。
- 與厥證之辨:單純厥證多無瘧疾之週期性寒熱,而厥瘧必兼瘧邪為患。
此病深涉陰陽氣血之變,臨證需細察脈症,方能藥到病除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