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絕胎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絕胎
絕胎一詞出自清代根心堂主人所著之《坤道指南》,意指以特定方法達到絕育之效。於中醫學理中,此概念涉及婦科調理與經絡氣血之干預,旨在通過藥石、針灸或推拿等手段,使人體失去受孕能力,屬古代節育方式之一。
中醫理論基礎
中醫認為,受孕與否關鍵在於腎氣與衝任二脈之盛衰。腎主生殖,藏精而司胞胎;衝任二脈起於胞宮,主導月經與胎孕。若腎氣虧虛,或衝任失調,則難以成孕。反之,若刻意阻滯此二脈氣血,或耗損腎精,便可達致絕胎之效。
古籍記載與方法
《坤道指南》提及之絕胎法,多與活血化瘀或寒涼藥物相關。例如:
- 藥物絕胎:採用如紅花、桃仁等活血破血之品,或麝香等通竅走竄之藥,以擾亂胞宮氣血,使胚胎難以著床。
- 針灸絕育:刺激特定穴位如三陰交、關元等,以調整衝任功能,長期施針可能影響生育能力。
- 導引術:透過氣功或按摩手法導引氣血,使胞宮寒凝,形成不宜受孕之體質。
與現代觀念之差異
古代絕胎之法多基於經驗,缺乏系統性驗證,且部分方藥具毒性(如含水銀、砒霜之古籍記載),風險極高。現代中醫雖承襲部分理論,但更強調體質辨證與安全用藥,絕胎之術已非主流。
此類方法反映古人對生育控制之探索,然其成效與機理,須置於傳統醫學框架下理解,不可與現代醫學絕育術等同視之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