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絕生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絕生
出處
「絕生」一詞首見於《脈經》,與「絕產」同義,後世醫家多沿用此說。
釋義
「絕生」為中醫婦科術語,指女性喪失生育能力,或經脈氣血失調導致無法受孕、懷胎的病理狀態。其成因與臟腑功能失調、經絡阻滯,或先天稟賦不足密切相關,屬「不孕症」範疇。
中醫病機
- 衝任損傷:衝脈、任脈為婦女生理之本,若因虛損、寒凝、瘀血或濕熱阻滯,致二脈氣血不暢,胞宮失養,則難以攝精成孕。
- 腎氣虧虛:腎主生殖,若先天腎精不足,或後天房勞過度、久病耗傷,致腎陽衰微或腎陰虧耗,皆可影響天癸至竭,導致絕生。
- 肝鬱血滯: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,氣滯則血瘀,胞脈閉阻,月事不調,久而難孕。
- 痰濕阻胞:脾虛運化失職,痰濕內聚,下注胞宮,壅塞胞絡,妨礙胎元結聚。
古籍論述
- 《脈經》提及「絕生」與「絕產」互通,強調脈象「沉細而遲」者,多屬衝任虛寒,胞冷無子。
- 《婦人大全良方》進一步闡述:「女子血海虛寒,經候不調,胞門閉塞,致絕產育。」指出寒凝血瘀為常見病機。
辨證分型
歷代醫家根據病因病機,將絕生歸類為以下證型:
- 腎陽虛衰:經行後期、量少色淡,腰膝酸冷,脈沉遲。
- 肝鬱血瘀:經前乳房脹痛,經行不暢、色紫夾塊,舌黯有瘀斑。
- 痰濕內阻:形體肥胖,經閉或經亂,帶下稠黏,舌苔白膩。
治療原則
以調補衝任、益腎填精為主,佐以疏肝、化瘀、祛痰等法。常用方劑如《傅青主女科》之「溫胞飲」治腎陽不足,「開鬱種玉湯」調肝解鬱,或「蒼附導痰丸」化濕通絡。
現代延伸
當代中醫結合西醫「不孕症」診斷,將絕生細分為功能性與器質性病變,並納入針灸、藥熨等外治法,以強化療效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