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絕皮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絕皮
絕皮為中醫針灸學之專有名詞,意指皮肉相交之處,即皮膚與肌肉之間的淺層交界。《靈樞·官針》提及:「先淺刺絕皮,以出陽邪。」此處所述之「絕皮」,即為針刺手法中淺刺層次的關鍵部位,主要用於疏泄在表之陽邪,屬刺法中「淺刺透邪」的應用範疇。
從經絡理論而言,絕皮所處之位,乃衛氣循行所司。《黃帝內經》強調「衛氣先行皮膚,先充絡脈」,而絕皮正為衛氣由表入裏、由淺入深的樞紐。故針刺絕皮,可調動衛氣,驅散外邪,尤適用於風寒初客肌表,或陽分鬱熱未深之證。
在刺法上,絕皮之刺屬「半刺」或「毛刺」範疇。《靈樞·官針》載:「半刺者,淺內而疾發針,無針傷肉,如拔毛狀。」此類手法輕淺迅捷,僅達皮部,不傷肌肉,契合「絕皮」的治療意圖。後世醫家進一步發展,如《針灸大成》論及淺刺法時,亦強調「刺皮無傷肉」,以應「邪在皮毛,當淺而疾出」之理。
此外,絕皮與「十二皮部」理論密切相關。皮部為經絡系統在體表的分野,邪氣初犯多從皮部內傳,故淺刺絕皮可截斷病勢,防止邪氣深入。此與《素問·皮部論》「邪客於皮則腠理開,開則邪入客於絡脈」之說相呼應,凸顯絕皮作為外邪傳變門戶的重要性。
綜觀之,絕皮一詞不僅標示針刺的解剖層次,更蘊含中醫「治未病」與「分層辨邪」的思想,是連結理論與臨床的關鍵概念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