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絕命癧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絕命癧
絕命癧為中醫病名,首載於清代《瘍科全書》,屬瘰癧(淋巴結結核)之危重證型。其特徵為瘰癧患者兼見咯血症狀,或因癧毒內攻、損傷肺絡所致。古籍云:「挾吐血而來者,或因患癧而至吐血者,俱名絕命癧」,揭示此病與肺系損傷密切相關,類似於現代醫學之肺結核咯血合併淋巴結核。
病因病機
此病多因癆蟲(結核桿菌)侵襲,或虛火內熾、陰虛肺燥所致。癧毒久滯經絡,化熱傷陰,灼傷肺絡,迫血妄行;或肝鬱化火,上犯肺金,絡破血溢,發為咯血。其本在肝腎陰虛,標在痰火瘀毒互結,屬本虛標實之候。
臨床表現
- 主症:頸側或腋下瘰癧成串,堅硬不移,久則破潰流膿;反覆咯血,血色鮮紅或暗紫,量多勢急。
- 兼症:潮熱盜汗、顴紅消瘦、口乾咽燥、胸脅刺痛,舌紅少苔或見瘀斑,脈細數或弦澀。
治法方藥
- 急則治標:咯血時當涼血止血,方用加減生地黃湯(生地、丹皮、赤芍、側柏葉、白茅根等),佐以清熱解毒、化瘀散結之品。若血熱熾盛,可加犀角(現用水牛角代)、紫珠草以增強涼血之效。
- 緩則治本:血止後宜滋陰降火、軟堅散結,方選清骨散合消瘰丸(玄參、貝母、牡蠣等),或百合固金湯加減,以養肺腎之陰,兼消癧毒。
中西醫參照
此病與肺結核併發縱隔淋巴結核、支氣管動脈破裂出血等病症相關。中醫強調「癧毒傳肺」之病機鏈,而西醫病理則聚焦於結核桿菌感染導致肺部血管侵蝕。臨床需結合抗結核治療與中醫辨證,以標本兼顧。
古籍延伸
《醫學入門》提及「癧瘍透內傷肺,吐血者危」,與絕命癧描述相合,進一步印證此病之凶險性。清代醫家亦主張外治配合內服,如瘰癧未潰可用陽和解凝膏外貼,以溫通散結。
此病預後與陰損程度及咯血量相關,治療需嚴密觀察,防氣隨血脫之變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