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絕道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絕道
釋義
「絕道」一詞首見於《靈樞·經脈》,意指經絡系統中較為短直、不循常規路徑的通道。根據《廣雅·釋詁》所載,「絕」有「渡」之意,引申為跨越或直行。在中醫理論中,絡脈(經絡的分支)通常無法穿越大關節等結構複雜之處,故需通過「絕道」這類特殊路徑以連接經氣。
經絡學中的角色
- 與絡脈的關係
人體經絡分為正經(十二經脈、奇經八脈)與絡脈(十五別絡、孫絡等)。正經主幹循行於深層,而絡脈則分布淺表,彼此交織成網。《靈樞·經脈》指出,絡脈無法直接通過大關節或肌肉豐厚處,須藉由「絕道」這類捷徑貫通,確保氣血運行無阻。 -
功能特點
「絕道」作為一種輔助通路,具有以下特性:- 短直性:路徑直接,不似正經迂迴。
- 調節性:在經氣壅滯時,可分流氣血至鄰近區域,維持平衡。
- 聯絡性:加強經絡系統中遠端或難以直接聯繫的部位的溝通。
與現代研究的對應
現代中醫研究推測,「絕道」可能對應於解剖學中的微小血管、神經分支或筋膜間隙。其「短直」特性類似於微循環中的動靜脈吻合支(如「動靜脈短路」),能在特定條件下快速調節局部血供。
古籍延伸
除《靈樞》外,《黃帝內經太素》亦提及:「絕道者,絡脈之別使也。」強調其為絡脈的輔助路徑。清代醫家張志聰在《靈樞集注》中進一步解釋:「絕道之行,如渡水之徑,不在常絡所經。」說明其特殊性和功能獨立性。
臨床意義
在針灸治療中,掌握「絕道」概念有助於理解:
- 取穴原理:部分穴位(如絡穴)的定位與「絕道」的分布相關。
- 氣血調控:刺激特定「絕道」可加速氣血輸布,改善局部瘀滯。
總結
「絕道」體現中醫對經絡系統動態調節的細膩觀察,其理論不僅豐富了經絡學的內涵,亦為針灸、推拿等外治法提供基礎依據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