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絕產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絕產

絕產,又稱絕生斷產,首見於《脈經》卷九,為中醫學中與婦女生育能力相關的重要名詞。其涵義可分為兩類:

  1. 因病不孕
    指婦女因先天稟賦不足、後天失養,或疾病損傷胞宮、衝任二脈,導致終身無法懷孕,或喪失再次生育之能力。此類情況多與腎氣虧虛氣血不足胞宮寒凝,或瘀血內阻等病機相關。如《婦人大全良方》提及:「婦人無子者,衝任不足,腎氣虛寒也。」說明腎主生殖,若腎陽衰微,胞宮失於溫煦,則難以攝精成孕;又如《醫宗金鑒》論及「血瘀經閉」致不孕,強調瘀滯胞脈可阻礙胎元結聚。
  2. 人為斷產
    指透過藥物、針灸或手術等方法,使人永久失去生育功能。古籍中記載的斷產方藥多屬活血破瘀峻下攻逐之品,如《千金要方》所載「斷產方」,以水銀、牛膝等藥配伍,然此類方法風險甚高,今已罕用。傳統亦有用針灸破壞胞脈之說,但具體操作未見詳述。

中醫病機探析
絕產之成因與衝任損傷密切相關。衝脈為「血海」,任脈主胞胎,二脈氣血充盈方能月事以時下、胎孕得成。若因七情內傷(如憂思鬱怒)、外感六淫(如寒邪客於胞宮),或產後調攝失宜,皆可致衝任虛衰、經絡閉阻,進而引發絕產。此外,痰濕壅滯肝鬱氣滯亦為常見病機,痰濕下注胞宮可阻礙氣血運行;肝氣鬱結則使疏泄失常,影響排卵與受精。

古籍論述補充
《傅青主女科》進一步區分絕產之虛實:「腎虛精竭者,其經必少;血瘀成癥者,其腹必痛。」指出辨證需分腎精虧虛瘀血內結之異。另《景岳全書》提出「命門火衰」之說,強調腎陽不足致宮寒不孕,需溫補下元以調治。

總此,絕產一詞於中醫體系中兼具病理與人為干預之雙重意涵,其機理深繫於臟腑氣血與經絡功能之盛衰,臨床辨證尤重衝任二脈及腎肝脾三臟之調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