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絹片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絹片為中醫正骨手法常用之輔助器械,首見於唐代藺道人所著《仙授理傷續斷秘方》。其書載:「凡拔伸捺正要軟物,如絹片之類奠之」,意指施行拔伸、捺正等正骨手法時,需以柔軟物料墊襯患處,絹片即為當時選用之材質。
此物之應用,深合中醫「剛柔相濟」之理。正骨手法講究「手法剛勁,施力柔緩」,絹片質地柔韌,既能緩衝醫者施力之剛勁,又可均勻分散壓力,避免局部皮膚受損。其材質特性符合《醫宗金鑒·正骨心法要旨》所云「手法各有所宜,其痊可之遲速,及遺留殘疾與否,皆關手法之所施得宜」之要義。
在臨床應用上,絹片主要發揮以下作用:
- 緩衝防護:置於骨突部位,防止復位時醫者指力直接壓迫皮膚
- 力學傳導:作為力之媒介,使捺正之力能均勻傳導至斷端
- 固定襯墊:配合夾板固定時,可填補肢體與夾板間之空隙
後世醫家發展出多種改良形式,如:
- 藥絹:以當歸、紅花等活血藥汁浸製,兼取藥力透皮之功
- 疊絹:多層絲絹疊合,依傷勢需要調整厚度
- 穴絹:中央開孔,適用於需避開創面或血腫部位之情況
此器械之演變,體現中醫「器械為手法之延伸」的治療哲學,至今在傳統骨傷科治療中仍見其變通應用。現代所謂「壓墊」,實為絹片概念之發展,然其材質雖異,功用原理仍一脈相承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