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插藥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插藥
插藥為中醫外科療法之一,屬外治法範疇,指將特製的細藥條插入瘡瘍、瘻管或壞死組織中,以達到祛腐生新、拔毒排膿之效。此療法多用於處理頑固性瘡瘍、死肌、腐肉或深部瘻管等病灶,尤其適用於氣血虛衰、局部麻木不知痛癢之證。
製法與藥性
插藥多以礦物類藥物為主,如白降丹、紅升丹等,此類藥物具強烈腐蝕性,能化腐提膿。其製法係將藥粉與米糊或麵糊調和,搓捻成細條狀,陰乾後備用。部分方劑亦會配伍活血化瘀或生肌收口之品,以調和藥性。
作用機理
插藥透過直接接觸病灶,發揮以下作用:
- 腐蝕祛瘀:以劇毒礦藥蝕去壞死組織,疏通氣血瘀滯。
- 拔毒引流:促使深部膿毒外泄,避免邪毒內陷。
- 刺激生新:局部潰破後,激發氣血運行,促進新肉生長。
臨床應用
插藥適用於:
- 頑固性瘡瘍:如附骨疽、脫疽等久不潰膿或潰後難斂者。
- 瘻管竇道:深部瘻管膿水淋漓,難以癒合者。
- 麻木壞死組織:因氣血不通導致局部失榮,腐肉不脫者。
操作要點
施術時需精準辨證,依瘡形深淺選擇藥條粗細,插入後以膏藥固定。若膿腐已盡,當改用生肌散類藥物以助收口。
插藥為中醫外科特色療法,其效峻烈,須嚴格遵循辨證原則,方能化險為夷,轉危為安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