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聚咳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聚咳

病證名,指因風寒外邪侵襲肺系,導致肺氣失宣,引發連續性咳嗽,每咳則連聲不斷,甚則數百次不止,氣息難以調勻。此證多見於外感初期,風寒束表,肺氣壅遏不暢所致。

病因病機
風寒之邪由皮毛或口鼻而入,內合於肺,肺主宣發肅降,若為寒邪所閉,則氣逆上衝,發為咳嗽。《黃帝內經》云:「形寒寒飲則傷肺」,指出外感寒邪或內傷冷飲皆可損傷肺氣,致咳喘頻作。聚咳之特徵在於咳嗽劇烈且密集,因寒性收引,使肺氣鬱滯不得宣散,故咳聲緊促,痰少色白,或伴鼻塞、頭痛、惡寒等表證。

治法方藥

  1. 初起證治:若風寒初襲,咳嗽連聲,宜辛溫解表、宣肺止咳,選用《不居集》所載三拗湯(麻黃、杏仁、甘草),此方出自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,功擅開宣肺氣,散寒平喘。若表寒明顯,可加荊芥、防風以增強疏風散寒之力。
  2. 久咳調養:若咳嗽遷延,肺氣耗傷,可輔以食療緩解,如杏仁煮豬肺,取杏仁宣肺降氣,豬肺以形補形,潤肺止咳;或薑汁調蜜,生薑溫肺散寒,蜂蜜潤燥,共奏溫潤之效。
  3. 兼證加減:若兼痰多氣逆,可參酌參蘇飲(人參、蘇葉、葛根等)加細辛,既能扶正祛邪,又可溫肺化飲,適用於體虛感寒、咳嗽痰稀者。

相關鑑別

  • 風寒咳嗽:咳嗽聲重,痰白清稀,伴風寒表證,治宜疏風散寒,方如止嗽散。
  • 頓咳(百日咳):咳嗽陣作,咳終有雞鳴樣回聲,多因痰熱蘊肺,治宜清熱化痰,方用桑白皮湯加減。

聚咳之關鍵在於風寒閉肺,治療當以宣散為先,久病則需兼顧肺氣調護。古籍強調「肺為嬌臟」,用藥不宜過於辛燥,以免耗氣傷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