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插花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插花(經外穴名)

插花為中醫經外奇穴之一,首載於清代《刺疔捷法》。其定位於頭部,具體位置在「額曲」(即頭維穴)直上1.5寸處。此穴屬局部取穴,主要用於治療頭面部疾患,尤擅長化解疔瘡腫毒及偏頭痛等症。

穴位主治

  1. 頭面疔瘡:中醫認為疔瘡多因火毒蘊結或氣血壅滯所致,插花穴能疏通局部經氣,清泄熱毒,促進腫痛消散。
  2. 偏頭痛:此穴鄰近足少陽膽經與足陽明胃經循行區域,刺激可調和經氣,緩解因風火上擾或氣滯血瘀引起的頭痛。

刺灸方法

  • 針刺:沿皮平刺0.3-0.5寸,手法宜輕緩,以得氣為度。
  • 灸法:可採用艾炷灸1-3壯,或艾條溫和灸3-5分鐘,藉溫通之效助氣血運行。

中醫理論基礎

插花穴雖未歸屬正經,然其所在頭維穴上方,鄰近陽明、少陽經脈交會之處。陽明經多氣多血,少陽主樞機,故刺激此穴能協調兩經氣血,兼具清熱、行瘀、通絡之效。此外,頭為諸陽之會,此穴亦能引陽氣上行,醒腦開竅。

臨床配伍

  • 太陽穴風池:增強疏風止痛之效,適用於偏頭痛。
  • 合谷曲池:清瀉陽明火毒,輔助治療頭面疔瘡。

此穴臨床應用以針刺為主,結合灸法則可針對寒熱證候靈活調治,體現中醫「辨證取穴」之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