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巨刺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巨刺法詳論
源流與定義
巨刺法乃中醫針灸九刺之一,首載於《黃帝內經》。《靈樞·官針》明確記載:「巨刺者,左取右,右取左。」此法專指當人體一側出現病證時,選取對側經脈穴位進行治療的特殊刺法。其理論基礎源於《內經》所載「陰陽相貫,如環無端」的經絡循行理論,以及「左右相交,上下相應」的整體觀念。
理論依據
經絡左右交會
《靈樞·逆順肥瘦》云:「經脈十二者,外合於十二經水,而內屬於五臟六腑。」十二正經在人體左右兩側對稱分布,並通過任督二脈及臟腑絡屬關係相互聯繫。巨刺法正是基於經脈左右交叉的特性,如手足三陽經在頭面部交會,足三陰經在胸腹部相互貫通。
氣血陰陽平衡
《素問·陰陽應象大論》指出:「左右者,陰陽之道路也。」巨刺通過調節對側經氣,達到左右陰陽平衡。當一側經氣壅滯時,刺激對側相應經穴可引導氣血重新分布,實現「有餘者瀉之,不足者補之」的治療目的。
臨床應用特點
適應證候
《素問·繆刺論》明確指出巨刺適用於「邪客於經」的病證,主要表現為:
- 經脈循行部位的疼痛、麻木
- 半身不遂、偏癱等中風後遺症
- 關節活動受限,如肩凝症、腰腿痛
- 左右氣血失衡引起的各種病症
取穴原則
巨刺法嚴格遵循「必中其經」的原則:
- 必須準確辨識病變經脈
- 取對側同名經脈穴位
- 多選用五輸穴、絡穴等特定穴
- 常用遠端取穴配合局部治療
與繆刺的區別
刺法層面
比較項目 | 巨刺 | 繆刺 |
---|---|---|
刺治部位 | 經脈 | 絡脈 |
刺激深度 | 較深 | 較淺 |
針感要求 | 得氣明顯 | 輕微得氣 |
適應證 | 經病 | 絡病 |
病理機制
巨刺針對「經有留血」的深層病變,而繆刺治療「邪客於絡」的淺表病症。《素問·調經論》云:「血有餘,則瀉其盛經出其血;不足,則補其虛經內針其脈中。」巨刺正是通過調節對側經脈氣血來治療本經實證。
歷代醫家發揮
《針灸甲乙經》補充
晉代皇甫謐在《針灸甲乙經》中進一步闡述巨刺應用細節,提出「巨刺不可過深,深則傷正氣」的操作要領,並補充了多組左右交叉取穴的配穴方案。
金元四大家發展
李東垣在《脾胃論》中將巨刺法與臟腑理論結合,提出「治右脾胃病當巨刺左足三里」的具體應用;朱丹溪則將巨刺法用於治療左右氣血失調所致的各種雜病。
現代臨床應用
中風偏癱治療
巨刺法配合患側局部取穴,形成「健側巨刺為主,患側調理為輔」的治療方案,能有效改善運動功能障礙。常用穴對包括:
- 左側肢體不遂:右側曲池配陽陵泉
- 右側面癱:左側地倉透頰車
痛證治療
對於偏頭痛、坐骨神經痛等單側疼痛病症,巨刺法能產生顯著鎮痛效果。如:
- 左側偏頭痛:右側外關配足臨泣
- 右側腰痛:左側後溪配委中
作用機制探討
神經節段反射
現代研究認為巨刺法可能通過刺激對側相應節段的神經,在中樞神經系統形成交互抑制,從而緩解患側症狀。
經絡感傳現象
臨床觀察發現,施行巨刺時常可誘發跨越身體中線的經絡感傳,這種「氣至病所」的現象與傳統理論中經氣左右貫通的描述相符。
大腦功能重組
功能磁共振研究顯示,巨刺法能激活對側大腦皮質的相應功能區,促進神經功能代償和重塑,這為治療中樞神經損傷提供了科學依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