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居氣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中醫名詞「居氣」詳解
一、名詞源流與基本概念
「居氣」為中醫運氣學說專有術語,首見於《素問·至真要大論》,指少陰君火之「間氣」。少陰屬火,五行中火分君火、相火,而君火象徵「至高無上」,其性溫煦而無固定所屬之位,故不稱「間氣」而尊為「居氣」,強調其「無所不居」的特性。
二、運氣學說中的定位
-
司天在泉與間氣之別
- 司天在泉之氣主導全年氣化規律,而間氣僅主司一年中六十日零八十七刻半(約兩個月)的氣候變化。
- 少陰君火雖為六氣之一,但其「居氣」不直接參與主氣、客氣的常規輪替,而是以「灼化」之性影響特定時段的氣候與病機。
-
少陰居氣的特性
- 《素問》明言:「少陰司天為熱化,在泉為苦化,不司氣化,居氣為灼化。」此處「灼化」指君火之氣熾烈,易引發溫熱性疾病,如口瘡、煩躁、血脈妄行等症。
- 林憶等註解強調,少陰不稱「間氣」是因君火「不當間之」,其影響力超越時空限制,可貫穿三陰三陽各氣之中。
三、理論延伸與臨床意義
-
與五運六氣的關聯
- 在五運六氣體系中,少陰君火若逢「居氣」當令,氣候多見異常溫熱,人體易現心火上炎、小腸實熱等證候,治療需注重清心瀉火(如黃連、梔子等藥)。
- 與少陽相火(相火)不同,君火「居氣」病機多涉神明擾動(如失眠、譫語),相火則多見膽熱、三焦鬱火。
-
古籍補充觀點
- 《類經》提及:「君火以明,居位布政,故不名間。」說明君火如同君主「垂拱而治」,其氣化作用隱而不顯卻統攝全局。
- 清代醫家黃元御進一步闡釋,少陰居氣之「灼化」與太陽寒水相剋,若運氣失調,可形成「火鬱發之」或「寒包火」等複雜病機。
四、現代中醫理論的應用
「居氣」概念雖源於古典運氣學說,現代中醫仍沿用其理分析週期性疾病與氣候相關病證。例如:
- 遇少陰居氣主令之年,溫病(如春溫、暑熱)發病率可能增高;
- 體質屬陰虛火旺者,在此氣候下易舊疾復發,調理時需兼顧「伏火」潛藏之勢。
此名詞體現中醫「天人相應」思想,強調自然氣化與人體病理的動態聯繫,為運氣理論中深具哲理性的重要環節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