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疽目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疽目
疽目為中醫眼科病證名,首載於《男婦小兒眼科七十二癥》。其症見兩眼瞼邊緣赤爛,時發瘙癢,淚液頻流,甚則瞼弦潰瘍,或伴黏膩分泌物。此病多因脾經濕熱蘊結,兼感風邪,濕熱風毒相搏,上攻眼瞼所致。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脾主運化水濕,若飲食不節、過食肥甘厚味,或外感濕邪,致脾失健運,濕濁內停,鬱久化熱,濕熱循經上熏目竅,發為瞼弦赤爛。風邪外襲,與濕熱相合,則加重瘙癢、紅腫;若久病不癒,濕熱耗傷陰血,可致瞼緣乾裂、脫屑。
辨證分型
- 風濕熱盛型:瞼緣紅腫糜爛,分泌物黃稠,瘙癢劇烈,舌紅苔黃膩,脈滑數。治宜清熱除濕、祛風止癢,方用除濕湯(《眼科纂要》)加減,常用藥如黃連、黃芩、荊芥、防風、茯苓等。
- 脾虛濕困型:瞼弦赤爛反覆發作,纏綿難癒,分泌物清稀,伴食少倦怠,舌淡苔白膩,脈濡緩。治宜健脾益氣、化濕和絡,方選參苓白朮散合二陳湯加減。
外治法
中醫外治注重局部清潔與藥物直達病所:
- 熏洗法:以苦參湯(苦參、黃柏、蛇床子煎水)熏洗患處,清熱燥濕。
- 塗敷法:用黃連膏或雞蛋黃油塗抹瞼緣,潤燥解毒。
針灸療法
取穴以足太陰脾經、陽明經為主,如三陰交、陰陵泉健脾化濕,合谷、曲池清泄風熱,局部可針攢竹、絲竹空以通調眼周氣血。
古籍考據
《審視瑤函》提及「瞼弦赤爛,濕熱為病」,與疽目病機相類,強調「治濕為先」;《銀海精微》則載「風濕搏於瞼眥」,主張內外合治。此類論述均為臨證重要參考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