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酒禁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酒禁

酒禁,中醫名詞,又稱酒寒,是指飲酒後身體發冷顫抖的一種症狀。《素問玄機原病式·六氣為病》中記載:「酒苦性熱,養於心火,故飲之過多,則心火熱甚,而為戰慄,俗謂之酒禁也。」

酒禁的發病原因主要與酒的性質有關,酒性苦寒,入心經,能助心火,過量飲酒會導致心火過旺,損傷陽氣,產生身體發冷、顫抖等症狀。酒禁的發病也與患者的體質有關,體質虛寒、陽氣不足的人更容易出現酒禁的症狀。

酒禁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• 身體發冷,四肢冰涼,甚至出現寒戰。
  • 全身顫抖,肌肉緊張。
  • 面色蒼白,嘴脣發紫。
  • 心悸、氣短、胸悶。
  • 頭暈、頭痛、噁心、嘔吐。
  • 失眠、多夢、健忘。

酒禁的治療主要以溫陽散寒、益氣補血為主。常用方藥有附子理中湯、四逆湯、黃芪建中湯等。此外,還可以配合針灸、推拿、按摩等治療方法。

酒禁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• 不宜飲用過量酒精。
  • 飲酒前後要注意保暖。
  • 平時要注意鍛鍊身體,增強體質。
  • 有心腦血管疾病、高血壓、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者,不宜飲酒。

酒禁是一種常見的飲酒後反應,如果出現酒禁的症狀,應立即停止飲酒,並到醫院就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