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酒積瀉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酒積瀉是一種中醫病證名,又稱酒積泄、酒積五更泄瀉。
《醫略六書.雜病證治》中記載:「酒積瀉,酒積五更泄瀉,酒積泄,皆飲酒過度,酒毒留於腸胃,發為泄瀉。其證身體肥胖,面色紅潤,口渴多飲,大便泄瀉,色黃而臭,或五更泄瀉,或食後泄瀉,或飲酒後泄瀉,或久泄不止,或泄瀉日久,而成瘧疾。」
酒積瀉的病因是飲酒過度,酒毒留於腸胃,導致腸胃功能紊亂,出現泄瀉的症狀。
酒積瀉的臨床表現主要有:身體肥胖,面色紅潤,口渴多飲,大便泄瀉,色黃而臭,或五更泄瀉,或食後泄瀉,或飲酒後泄瀉,或久泄不止,或泄瀉日久,而成瘧疾。
酒積瀉的治療方法主要有:
- 飲食調理:飲食宜清淡,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,多吃蔬菜水果。
- 藥物治療:可用中藥治療,常用藥物有葛根、黃連、黃芩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等。
- 針灸治療:可用針灸治療,常用穴位有足三里、中脘、脾俞、胃俞等。
- 其他治療方法:可用理療、按摩、推拿等治療方法。
酒積瀉的預防方法主要有:
- 避免飲酒過度。
- 飲酒後不要立即睡覺,最好是散步或做一些輕微的運動。
- 平時要注意飲食清淡,多吃蔬菜水果。
- 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情緒激動。
酒積瀉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脫水、電解質紊亂、貧血等嚴重後果。因此,如果出現酒積瀉的症狀,一定要及时就醫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