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酒毒喉閉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酒毒喉閉

酒毒喉閉為中醫喉科病證之一,屬「喉閉」範疇,因過飲酒醴,酒毒內蘊,熏蒸心脾二經,上攻咽喉所致。其症以咽喉腫痛、閉塞不利、吞嚥困難為主要表現,甚者可伴見痰涎壅盛、呼吸不暢。

病因病機

酒性辛熱,過飲則濕熱內生。酒毒蘊積,首犯心、脾二經:

  1. 心經受灼:心開竅於舌,其經絡上繫咽喉。酒毒循經上炎,致咽喉紅腫熱痛。
  2. 脾經濕熱:脾主運化,酒濕困脾,釀生痰濁,與熱相搏,壅滯咽喉,故見喉腫色黃、痰涎黏稠。
    此外,酒毒久滯,可化火動風,出現「面赤、目睛上視」等肝風內擾之象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咽喉症狀:喉部腫脹疼痛,色多深紅或兼黃,吞嚥時痛甚,甚則喉關閉塞,呼吸不利。
  • 全身兼症:面赤煩熱,口乾苦臭,痰多黏稠,或見目睛上視、煩躁不寧。
  • 舌脈特徵:舌質紅,苔黃膩,脈滑數或弦數。

治法與方藥

  1. 急則治標

    • 外治:以「桐油餞」探吐,導出痰涎,開通喉閉。此法出自《醫宗金鑑》,取其湧吐痰毒之效。
    • 針刺:可刺少商、商陽等井穴出血,泄熱解毒。
  2. 內服方藥

    • 主方:選用《醫宗金鑑》之「鼠粘子解毒湯」,以牛蒡子(鼠粘子)為君,清熱解毒、利咽散結;配伍黃芩、黃連瀉心脾之火,桔梗、甘草宣肺利咽。
    • 加減
      • 痰熱壅盛者,加貝母、瓜蔞化痰散結。
      • 肝風內動者,酌加鉤藤、菊花平肝息風。

古籍論述

《醫宗金鑑·外科心法要訣》明言:「酒毒喉閉,由酒毒蒸於心、脾二經,熱壅咽喉。」指出其病機關鍵在於酒毒化熱,上攻咽喉。另《瘍醫大全》亦載:「酒客喉痹,多因濕熱熏灼,治當清解分消。」強調分消濕熱為要。

鑒別診斷

需與「風熱喉閉」、「陰虛喉痹」相區別:

  • 風熱喉閉:多因外感風熱,起病急,伴發熱惡寒,咽腫偏鮮紅。
  • 陰虛喉痹:喉痛隱隱,咽乾少津,舌紅少苔,無酒毒熏蒸之黃膩苔象。

酒毒喉閉之辨證,重在結合飲酒史與濕熱壅滯之候,治療當清解心脾酒毒,兼以化痰利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