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灸罩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灸罩為中醫灸法專用器具,首載於清代醫籍《外科圖說》。其形制呈圓錐狀,頂端開孔,材質多選用金屬或陶瓷製成,主要功能為覆罩於艾炷之上,用以調控艾灸熱力之傳導。

從中醫理論析之,灸罩之設計深合「溫通經絡」之理。圓錐造型能有效聚攏艾熱,頂部孔竅既可防止艾火窒滅,又能調節熱力強弱,使艾灸溫熱之氣得以循經透達,符合《黃帝內經》「刺灸之道,氣至而有效」的治療準則。臨床運用時,醫師常依患者體質與病證特性,選配不同孔徑之灸罩,以達「虛者灸之使火氣以助元氣,實者灸之使火氣以散邪氣」之效。

在灸法分類上,灸罩多用於直接灸與隔物灸。其罩體能穩定艾炷位置,避免灼傷,尤適於需精確控制灸溫的穴位,如面部之印堂、四肢末端之井穴等處。部分精製灸罩更設有多層結構,內置雲母或石棉隔熱層,既保溫又防燙,體現傳統灸具「因症施器」的辨證思維。

歷代醫家對灸罩應用頗有發揮,《醫宗金鑑》載其能「引火歸元,導熱深透」,現代中醫臨床則常見於寒痹證、虛寒性腹痛等病症。此器具之演進,實為傳統灸法「器具輔治」理論的具體實踐,展現中醫外治法「形器相合」的治療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