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灸師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灸師:中醫灸法之專業施行者

灸師之定義與歷史淵源

灸師乃中醫學中專門施行灸法治療之專業醫者,其歷史可追溯至先秦時期。唐代文學家韓愈於《昌黎先生集》卷七〈譴瘧鬼〉中記載:「灸師施艾炷,酷若獵火圍」,生動描繪了灸師施行灸法之場景,足見唐代灸師已為專門醫職。古代醫籍中,灸師與針師常並列,然各有所專,灸師精研艾灸之道,掌握各種灸法技術與理論體系。

灸法之基本原理

灸師所施行之灸法,乃以艾絨為主要材料,點燃後熏灼或溫熨體表腧穴,通過經絡傳導,發揮溫通氣血、扶正祛邪之效。其作用機制包含:

  • 溫熱刺激:透過艾火之溫熱作用,促進氣血運行,化解寒凝
  • 藥性作用:艾葉性溫味苦辛,具溫經散寒、回陽救逆之效
  • 經絡調節:通過特定穴位刺激,調整臟腑功能,恢復陰陽平衡

灸師之專業技能

專業灸師需精通以下技藝:

  1. 艾炷製作技術:掌握不同病症所需之艾炷粗細、鬆緊程度
  2. 灸法分類應用
    • 直接灸(瘢痕灸、無瘢痕灸)
    • 間接灸(隔薑灸、隔蒜灸、隔鹽灸等)
    • 溫和灸(懸灸、雀啄灸、迴旋灸)
  3. 穴位辨識:精準定位經絡穴位,根據辨證選擇適當配穴
  4. 灸量控制:掌握艾灸壯數、時間與溫度之調控

灸師之臨床應用

灸師針對不同證型,施以相應灸法:

  • 寒證:多用直接灸或隔薑灸,以溫散寒邪
  • 虛證:常採溫和灸法,補益氣血
  • 痛證:以局部阿是穴為主,配合遠端取穴
  • 急症:如昏厥、虛脫時,施以重灸關元、神闕等穴

灸師與其他醫職之區別

與針師相比,灸師更專注於熱療理論與技術;與方脈醫相較,灸師側重外治法而非藥物調理。古代醫政制度中,灸師為獨立醫職,如《舊唐書·職官志》載太醫署設「針師二人,灸師二人」,可見其專業地位。

灸法之流派與特色

歷代灸師發展出多種流派:

  • 黃帝明堂灸法:重視按時取穴與灸量控制
  • 西方子灸法:專攻特定病症之特效灸穴
  • 竇材灸法:強調扶陽,善用重灸
  • 日本灸道:發展精細化艾炷與施灸手法

灸師之養成需經長期實踐,除理論學習外,更需掌握手感與火候之微妙變化,方能達到「火足氣到」之境界,體現中醫「外治法」之精深奧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