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灸焫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灸焫,是一種中醫治療方法,又稱為火灸、艾灸。《素問·異法方宜論》中提到:「臟寒生滿病,其治宜灸焫。」王冰註:「火艾燒灼,謂之灸焫。」

灸焫是利用艾草的溫熱刺激,使經絡氣血通暢,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。艾草具有溫經散寒、活血化瘀、消腫止痛等功效,可以用於治療多種疾病,如寒性痛症、風濕痹痛、腹痛、胃痛、腸炎、痢疾、跌打損傷等。

灸焫的操作方法是:將艾草點燃,熏灼患者的穴位或患處,使局部皮膚發紅、發熱,有灼痛感。灸焫的時間一般為5-10分鐘,每次灸1-2個穴位。

灸焫具有以下幾個作用:

  1. 溫經散寒:艾草性溫,有溫經散寒的作用,可以用於治療寒性痛症、風濕痹痛等疾病。
  2. 活血化瘀:艾草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,可以用於治療跌打損傷、腹痛、胃痛等疾病。
  3. 消腫止痛:艾草具有消腫止痛的作用,可以用於治療腸炎、痢疾等疾病。

灸焫是一種簡單、安全、有效的中醫治療方法,但在使用時也要注意以下幾點:

  1. 灸焫前要先確定患者的體質,如果患者有發熱、出血等症狀,不宜進行灸焫。
  2. 灸焫的時間不宜過長,每次灸1-2個穴位,每次灸5-10分鐘。
  3. 灸焫後要注意保暖,避免受涼。

如果有任何疑問,請諮詢醫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