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槽牙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槽牙,又稱「臼齒」或「雙尖牙」,屬中醫解剖名詞,位居犬齒之側,上下頜左右各二,共計八枚。其形制特徵為齒冠面略呈方形,中有淺槽凹陷,便於研磨食物,故《黃帝內經》有「齒為戶門」之喻,強調其消化樞紐之功用。
經絡歸屬與生理特性
槽牙上列者隸屬足陽明胃經,下列則歸手陽明大腸經。胃經「循頰車,上耳前」,其氣血濡養上槽牙;大腸經「貫頰,入下齒中」,主司下槽牙之營養輸布。此二經同屬陽明,多氣多血,故槽牙質地堅固,能耐咀嚼之勞。中醫理論認為,齒為骨之餘,而腎主骨生髓,故槽牙之根本在於腎精充盛,其功能則賴胃腸經氣調達。
病理關聯
若足陽明胃經有熱,常見上槽牙腫痛、齦肉赤爛;手陽明大腸經鬱火,則多現下槽牙浮動、齒根宣露。如《諸病源候論》所述:「牙齒痛者,是陽明經脈虛,風冷乘之而痛。」臨證可見槽牙遇冷酸刺痛,多因陽明經氣虛寒,或腎陽不足,失於溫煦所致。另有「齲齒」一病,巢元方歸因於「蟲食於齒」,實與陽明濕熱熏蒸、腐蝕齒質相關。
診斷意義
槽牙色澤變化可候臟腑盛衰:齒色瑩白如玉者,胃氣充足;枯槁晦暗者,提示腎陰虧耗。切診時以叩齒法辨虛實:叩之清響為經氣通暢,濁悶則多屬痰濕瘀阻。望齦肉形態亦為要務:齦萎縮而槽牙鬆動者,多責之腎虛;齦腫溢膿者,常因胃火上炎。
養護之道
歷代醫家強調「晨叩齒三十六」以固腎健齒,《千金要方》更載「鹽湯漱口」潔齒之法。導引術中「攪海吞津」能刺激陽明經氣,助槽牙氣血周流。飲食宜忌方面,五味過傷皆能損齒,《聖濟總錄》指出:「甘味滯著,最易腐齒」,尤當節制。
此類牙齒在現代解剖學中對應第一、二前臼齒,然中醫論述尤重其與經絡臟腑之聯繫,並從整體觀闡釋生理病理,體現「齒—經—臟」三位一體之學術特色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