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久瀉腸滑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久瀉腸滑,病證名。

1.小兒泄瀉,遷延不愈,不能禁約。出《幼科全書》。症見泄瀉不禁,完谷不化,面色蒼白,神疲,四肢不溫,口淡食少等。多因久瀉不止或誤用攻下,脾胃受傷,中氣下陷所致。治宜升提中氣,用補中益氣湯。針灸取足三里、內關、天樞等穴。

2.久瀉致脫肛。《幼科證治準繩》:「小兒泄利甚青黃,久患時多轉滑腸,下部脫肛頻冷咽,朝朝焦瘦漸羸尪。」治宜益氣固腸,升提斂氣,用補中益氣湯、訶子散。

久瀉腸滑,是小兒泄瀉的一種。小兒泄瀉,是指小兒因脾胃虛弱,不能正常消化吸收食物,而出現大便次數增多、大便稀薄、不成形、色淡黃或白、質稀爛、無臭味等症狀。久瀉腸滑是指小兒泄瀉遷延不愈,不能禁約,常常出現大便失禁的症狀。

久瀉腸滑的病因,主要是由於小兒脾胃虛弱,不能正常消化吸收食物,導致大便次數增多、大便稀薄、不成形、色淡黃或白、質稀爛、無臭味等症狀。久瀉腸滑的病機,主要是由於脾胃虛弱,中氣下陷,導致大便失禁。

久瀉腸滑的治療,主要是以補中益氣、升提中氣為主。常用方藥有補中益氣湯、香砂六君子湯、參苓白朮散等。針灸取穴有足三里、內關、天樞等穴。

久瀉腸滑的預防,主要是注意飲食衛生,避免吃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。飲食要清淡、易消化,少吃多餐。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。保持大便通暢,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。

久瀉腸滑,如果不及時治療,會導致小兒消瘦、貧血、營養不良等。嚴重者,還會導致脫肛、肛裂等併發症。因此,家長一旦發現小兒有久瀉腸滑的症狀,應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