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久瀉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久瀉: 病因和症狀

久瀉是一種持續時間長且不容易治癒的疾病。《壽世保元.泄瀉》指出,久瀉通常是由於長期使用消食利水的藥物損傷了真陰,使元氣無法自行運行,從而導致久瀉的產生。《張氏醫通.大小府門》則提及,久瀉可能由於脫肛、元氣下陷、大腸運行不正常等因素引起。治療久瀉的方法包括補中益氣湯、四君子湯、香砂六君子湯、參苓白朮散等。

久瀉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飲食不節:過度攝取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,損傷脾胃功能,導致脾胃運化失常,食物難以消化,產生宿便,進而引發久瀉。
  2. 情志不遂:情緒壓抑、憂慮不安、憤怒等情緒問題,容易造成肝氣鬱結,影響脾胃功能,從而引發久瀉。
  3. 久病不愈:長期患病造成身體的正氣流失,影響脾胃功能,進而引發久瀉。
  4. 其他因素:例如寄生蟲感染、腸道疾病等,也可能導致久瀉的產生。

久瀉的臨床表現包括:

  1. 大便次數增多,每日數次或十餘次,甚至更多。
  2. 大便呈現稀薄、水樣或蛋花樣,且無明顯的臭味。
  3. 伴隨腹痛、腹脹、食慾不振、噁心、嘔吐等症狀。

久瀉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、病史和體格檢查進行綜合判斷。

久瀉的治療和預防

治療久瀉的方法主要是扶正固本、健脾益氣、止瀉止血。常用的方藥有補中益氣湯、四君子湯、香砂六君子湯、參苓白朮散等。預防久瀉的方法包括:

  1. 飲食宜清淡,不宜過食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。
  2. 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情緒過度波動。
  3. 注意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
  4. 定期進行腸道檢查,及早發現和治療腸道疾病。

久瀉的飲食和生活調理

久瀉患者的飲食應以清淡、易消化、富含營養的食物為主,例如米粥、麵條、蔬菜、水果等,並避免食用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。

久瀉患者可以進行一些適量的運動,例如散步、慢跑、太極拳等,以增強體質,改善腸道功能,但應避免劇烈運動,以免加重病情。

久瀉患者可以考慮使用中醫保健的方法來改善病情,例如針灸、拔罐、推拿等。但要選擇正規的中醫醫院或診所,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。

在日常生活中,久瀉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幾點:

  1. 保持大便通暢,可以多喝水,多攝取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,如蔬菜、水果等。
  2. 避免久坐,適當增加活動量,促進腸道蠕動。
  3. 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。
  4. 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情緒激動,以免加重病情。
  5. 定期進行複查,及早了解病情發展情況,並根據需要調整治療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