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久逆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久逆

久逆是中醫學中的一個術語,指的是臟腑經絡的氣長期阻滯,無法順利下行的病態狀態。根據《素問·通評虛實論》的描述,久逆可以導致黃疸、暴痛、癲病、厥狂等症狀的發生。

久逆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
  • 飲食不節,過度攝取生冷、肥甘厚味的食物,傷害脾胃的健運功能,導致脾失運化,水濕聚積,氣機無法暢通,從而形成久逆狀態。
  • 情志不遂,長期憂思惱怒,使肝失去正常的疏泄功能,氣機阻滯,久而發展為久逆。
  • 外邪入侵,外邪侵襲身體,阻滯經絡的正常通暢,造成氣機不順,長期堆積,形成久逆。
  • 慢性疾病不治療,長期患病耗損正氣,使氣血不足,臟腑功能失調,氣機無法順暢,形成久逆。

久逆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
  • 黃疸:久逆會影響脾胃功能,使水濕停積,氣機不順,導致黃疸的發生。
  • 暴痛:久逆使氣機阻塞,血液循環不暢,導致身體出現暴痛症狀。
  • 癲疾:久逆使肝失去疏泄功能,氣機阻滯,火熱化生痰濕,痰濕幹擾了清竅,形成癲疾。
  • 厥狂:久逆使氣血陰陽失調,使陰陽失去平衡,形成厥狂症狀。

治療久逆的方法主要包括疏肝理氣、健脾利濕、活血化瘀等。中藥治療上,可以使用柴胡疏肝散、香砂六君丸、桃紅四物湯等。

預防久逆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:

  • 飲食要有節制,避免過量攝取生冷、肥甘厚味的食物,以免損傷脾胃。
  •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長期憂思惱怒。
  • 注意防寒保暖,避免外邪的侵襲。
  • 積極治療慢性疾病,避免疾病長期不治療無法康復。

總結來說,久逆是一個中醫學術語,指的是臟腑經絡的氣長期阻滯,無法順利下行的病態狀態。久逆的病因、臨床表現、治療方法及預防方法已經在本文中詳細介紹,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