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久痢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3-11-20

名詞介紹


久痢,病名。痢疾[1]久延不愈者。見《諸病源候論.痢病諸候》。多因痢症久延,脾胃虧損,[中氣下陷[2]](/dic/19322)所致。證見大便[3]常帶粘凍血液,腹部隱痛,虛坐努責,甚至脫肛[4]肌肉消瘦,神疲乏[5]力,食欲退等。一般治久痢脫肛脾虛下陷,用三奇散、補中益氣湯[6]腎氣不固,用桑螵蛸散陰血已虧,濕熱末盡,用駐車丸脾腎陽虛,漸見滑脫者,用桃花湯真人養臟湯等方。本病可見於慢性結腸炎(包括潰瘍性結腸炎)、局限性腸炎、潰瘍性腸結核、慢性細菌性痢疾及阿米巴痢疾等疾患。

久痢,又稱慢性痢疾。是指痢疾反覆發作,遷延不愈,病程超過2個月者。多由急性痢疾反覆發作或遷延不愈而成。其病因與急性痢疾相似,主要由於脾胃虛弱濕熱內蘊,或素體陽虛外感寒濕,或飲食不節,過食生冷,或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,脾失健運,濕熱內生,蘊結腸胃,以致大便下痢,日久不愈。

臨床表現主要有大便粘凍,色黑或帶血,腹痛隱隱,喜按喜熱,食欲不振,神疲乏力,面色萎黃,舌淡苔白,脈細弱。

治療宜以健脾和胃清熱利濕為主。可選用三奇散、補中益氣湯、駐車丸、桃花湯、真人養臟湯等方。

此外,久痢患者還應注意飲食調理,宜食清淡易消化、富含維生素的食物,忌食生冷油膩、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
久痢的預後一般較好,但如果治療不當或病情嚴重,可導致脫肛、腸穿孔、腸梗阻等併發症,甚至危及生命。

久痢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,飯前便後要洗手,不吃生冷不潔的食物。

  2. 避免接觸傳染源,如患有痢疾的患者。

  3. 加強鍛鍊,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
  4. 注意飲食調理,不暴飲暴食,不吃過於油膩、辛辣刺激的食物。

  5.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
  6. 定期體檢,早發現早治療。

參考資訊


  1. 痢疾【中医百科】

  2. 中气下陷_百度百科

  3. 7種大便型態代表什麼?醫:4種情況要當心,盡早就醫|元氣網

  4. 老年病防治/脫肛 - A+醫學百科

  5. 疲乏_百度百科

  6. 补中益气汤 - 百度百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