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久病發驚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久病發驚,病證名。見《醫林改錯》。小兒久病,氣血虧虛而成驚搐。症見身熱起伏,面頰潮紅,形瘦肉脫,似搐非搐,有時昏迷少氣。治宜健脾益氣,養血鎮驚,用可保立蘇湯(黃芪、黨參、甘草、白芍、當歸、白術、山萸肉、棗仁、枸杞、破故紙、核桃肉)加減。
久病發驚,是指小兒久病,氣血虧虛,而引起的驚厥。其主要症狀是身熱起伏,面頰潮紅,形瘦肉脫,似搐非搐,有時昏迷少氣。
久病發驚的病因,主要是由於小兒久病,氣血虧虛,導致臟腑功能失調,而引起的驚厥。其發病機理,是由於小兒久病,氣血虧虛,導致脾胃功能失調,運化失常,水濕內停,痰濁上泛,蒙蔽清竅,而引起驚厥。
久病發驚的治療,以健脾益氣,養血鎮驚為主。可用可保立蘇湯(黃芪、黨參、甘草、白芍、當歸、白術、山萸肉、棗仁、枸杞、破故紙、核桃肉)加減治療。
久病發驚的預防,主要是注意小兒的保健,避免久病。平時要注意飲食調理,多吃富含蛋白質、維生素的食物,增強體質。另外,還要注意天氣變化,避免受涼感冒。
久病發驚,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小兒死亡。因此,家長在發現小兒有久病發驚的症狀時,一定要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