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九子皰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九子皰

九子皰(又稱九子癧)是一種由瘰癧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化膿性皮膚病。常見於頸部、腋下、腹股溝等部位。病程逐漸增大,呈半球形,表面光滑且堅硬,有時可出現破潰,流出膿液。病程可遷延數年,甚至數十年。

病因

九子皰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,但與瘰癧桿菌的感染有關。瘰癧桿菌通過多種途徑進入人體,包括呼吸道、消化道和皮膚黏膜等。菌體在局部組織內繁殖引起炎症反應,導致九子皰的形成。

臨床表現

九子皰的臨床表現主要是在頸部、腋下、腹股溝等部位出現粟粒大小的紅色丘疹,逐漸增大,呈半球形,表面光滑而堅硬,有時可出現破潰,流出膿液。病程緩慢,可遷延數年,甚至數十年。

診斷與治療

九子皰的診斷主要基於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。實驗室檢查包括血液常規檢查、血沉、C反應蛋白、免疫球蛋白測定、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等。治療方法主要包括抗菌治療、局部治療和支持治療。抗菌治療首選青黴素類藥物,如青黴素G、阿莫西林等。局部治療可使用碘伏、雙氧水等消毒液,並外用抗菌軟膏。支持治療包括補充營養、提高免疫力等。

預後與預防

九子皰的預後一般良好,但治療不當可能引起嚴重併發症,如瘰癧結核、淋巴結炎、敗血癥等。預防措施包括避免接觸瘰癧患者、保持皮膚清潔、增強免疫力以及一旦發現患有九子皰,及早就醫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