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九宜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九宜,是古代九針治病的適應範圍。該範圍因其形狀特點而定。《靈樞.五禁》:「明知九針之論,是謂九宜。」《靈樞.官針》:「九針之宜,各有所為,長短大小,各有所施也。」

九針,即九種針具,分別為毫針、芒針、長針、短針、大針、小針、鍉針、鈹針、三棱針。九針的形狀各不相同,因此其治病的適應範圍也不盡相同。

毫針,又稱毫毛針,是一種細而軟的針具,長約3-4寸,直徑約0.2-0.3毫米。毫針主要用於刺入皮膚淺層,以疏通經絡、調和氣血、緩解疼痛等。

芒針,又稱芒刺針,是一種粗而硬的針具,長約1-2寸,直徑約0.5-0.8毫米。芒針主要用於刺入皮膚深層,以散寒止痛、消腫拔毒等。

長針,又稱長毫針,是一種長而細的針具,長約5-6寸,直徑約0.3-0.4毫米。長針主要用於刺入肌肉層,以補益氣血、強壯筋骨等。

短針,又稱短毫針,是一種短而細的針具,長約1-2寸,直徑約0.2-0.3毫米。短針主要用於刺入皮膚淺層,以疏通經絡、調和氣血、緩解疼痛等。

大針,又稱大毫針,是一種粗而長的針具,長約7-8寸,直徑約0.5-0.8毫米。大針主要用於刺入肌肉層,以補益氣血、強壯筋骨等。

小針,又稱小毫針,是一種細而短的針具,長約0.5-1寸,直徑約0.1-0.2毫米。小針主要用於刺入皮膚淺層,以疏通經絡、調和氣血、緩解疼痛等。

鍉針,又稱鍉刺針,是一種帶有倒鉤的針具,長約1-2寸,直徑約0.3-0.4毫米。鍉針主要用於拔出病邪、散寒止痛等。

鈹針,又稱鈹刺針,是一種帶有倒刺的針具,長約1-2寸,直徑約0.3-0.4毫米。鈹針主要用於拔出病邪、散寒止痛等。

三棱針,又稱三棱刺針,是一種三棱形的針具,長約1-2寸,直徑約0.3-0.4毫米。三棱針主要用於拔出病邪、散寒止痛等。

九針的使用方法,因其形狀不同而各有不同。毫針、芒針、長針、短針、大針、小針、鍉針、鈹針、三棱針,各有所宜,長短大小,各有所施。在臨床上,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和體質,選擇合適的針具進行治療。

九針是中醫針灸的重要組成部分,其適應範圍因其形狀特點而定。在臨床上,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和體質,選擇合適的針具進行治療。

參考資料:

  1. 《靈樞.五禁》
  2. 《靈樞.官針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