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九死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九死為中醫虛勞病之九種危重證候,見於《諸病源候論》等古籍,乃臟腑精氣衰竭、陰陽離決之凶兆。以下分述其證候與病機:

  1. 手足色青
    此為陽氣衰微,血行滯澀之象。青屬肝色,手足乃四末,陽氣不達則血瘀而青暗,提示心陽不振、肝血瘀阻,甚則厥逆。
  2. 四肢久腫
    屬脾腎陽虛,水濕泛溢。脾失運化則水濕停聚,腎陽衰則氣化無權,水液積於肌腠,久腫不消者,真陽已虧,土敗水侮。
  3. 脈枯齒幹
    反映腎陰枯涸,津液消亡。齒為骨之餘,賴腎精濡養;脈道失潤則乾癟無神。此證多見熱病傷陰或久病耗真,精髓竭絕。
  4. 聲音散漫
    肺氣渙散之徵。聲由氣發,肺為氣之主,宗氣大虛則聲音低弱散亂,無根飄忽,預示氣脫在即。
  5. 鼻孔虛張
    肺絕之候。鼻為肺竅,肺氣將絕則鼻翼煽動,呼吸急促而淺表,乃金臟衰敗、攝納無權。
  6. 唇寒宣露
    脾陽敗露之象。唇屬脾,陽氣衰則唇色蒼白冰冷,牙齦萎縮而齒根外露,為後天之本已絕,生化無源。
  7. 唇腫齒焦
    陰火燔灼之兆。唇腫為虛陽浮越,齒焦乃胃腎陰竭,虛熱上炎,津液枯槁,呈現真寒假熱之危象。
  8. 手循衣縫
    神明散亂之表現。心主神明,陰陽離決時,神無所依,故見撮空理線、循衣摸床等無意識動作,屬肝風內動、心神渙散。
  9. 汗出不流
    亡陽之險證。汗液黏冷不流,如珠如油,為陰陽俱脫,衛陽不固,津液外泄,陽氣隨汗而脫。
  10. 舌卷卵縮
    厥陰經氣竭絕。舌為心苗,卵(陰囊)屬肝經,心肝氣絕則舌體捲縮、陰囊上抽,乃經筋失養,陰陽之氣不相順接。

此九死之證,多見於久病虛極或急症亡陰亡陽之際,病機總歸五臟精氣耗盡,陰陽失守。如《內經》云:「五臟已敗,其色必夭,夭必死矣。」臨床須辨明臟腑虛損之本,察其陰陽離絕之勢,雖為危候,然深究病機,猶可窺見中醫對生命終末狀態之精微觀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