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九六補瀉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九六補瀉法

九六補瀉為中醫針刺手法之一,以提插、撚轉為基礎,結合陰陽奇偶之理,區分補瀉之法。此法源自古醫家對天地陰陽數理的運用,認為陽數屬奇,象天而主補;陰數屬偶,象地而主瀉。故以「九」為陽數之極,代表補法;「六」為陰數之中,代表瀉法。

理論依據

《內經》云:「陽數奇,陰數偶。」九為老陽之數,屬天,其性升發,故用以補虛;六為老陰之數,屬地,其性沉降,故用以瀉實。此理論亦與《易經》中「乾用九,坤用六」相呼應,體現中醫「天人相應」之思想。

操作手法

補法(九數)

  1. 提插補法:針刺得氣後,行「緊按慢提」之法,即重插輕提,反覆九次。若未得氣,可再行九次,共三遍,合計二十七數(三九之數)。
  2. 撚轉補法:向左(順經脈方向)撚轉九次,同樣重複三遍,共二十七數。

瀉法(六數)

  1. 提插瀉法:針刺得氣後,行「慢按緊提」之法,即輕插重提,反覆六次。若未得氣,可再行六次,共三遍,合計十八數(三六之數)。
  2. 撚轉瀉法:向右(逆經脈方向)撚轉六次,重複三遍,共十八數。

臨床意義

九六補瀉法通過數理與手法的結合,調節經氣虛實。補法以陽數激發氣血,助正氣升發;瀉法以陰數疏導鬱滯,引邪外出。此法不僅體現中醫「補虛瀉實」的治療原則,亦反映古人對陰陽平衡的重視。

現代應用

由於針灸學發展,九六補瀉法今已較少單獨使用,多與其他手法(如迎隨補瀉、呼吸補瀉)結合。然其理論仍具參考價值,尤其對於研究傳統針法與陰陽學說的關係,提供重要依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