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九疽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九疽

九疽是一種肌膚化膿性感染的多發性疽病。《外科啟玄》卷六記載了九疽的病情表現及治療方法。九疽的意思是說,這種病一生中會發作九次,而且每次發作時腫脹的症狀非常嚴重。在治療時,要根據患者的虛實、毒的淺深、膿的稀稠、潰瘍的遲早以及五善七惡等因素來辨證施治。如果患者只發作了兩三次,病情就會比較輕。

病因

九疽的主要病因是外感風寒、濕熱之邪侵襲肌膚,導致肌膚組織壞死,形成膿腫。此外,脾胃虛弱、氣血不足、正氣虛損等因素,也可能導致九疽的發生。

臨床表現

九疽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局部皮膚出現紅腫、熱痛、化膿等症狀。

  2. 全身可出現發熱、頭痛、乏力、食慾不振、噁心、嘔吐等症狀。

  3. 嚴重者可出現高熱、昏迷、抽搐、休克等症狀。

治療方法

九疽的治療主要以清熱解毒、消腫排膿為主。常用的中藥有金銀花、連翹、蒲公英、板藍根、大黃、黃連、黃芩、赤芍、丹參、甘草等。此外,還可以配合針灸、拔罐、刺絡等外治方法。

預後與預防

一般來說,如果患者能夠及時就醫,積極治療,大多數都能治癒。但是,如果患者病情嚴重,治療不及時,或者合併其他疾病,則可能導致死亡。

為了預防九疽的發生,可以注意以下幾點:

  1. 注意個人衛生,勤洗手、勤換衣,避免接觸不潔物品。

  2. 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
  3. 注意飲食,避免吃生冷、辛辣、油膩的食物。

  4.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精神刺激。

  5. 一旦出現皮膚紅腫、熱痛、化膿等症狀,要及時就醫,以免延誤治療。